无论你是来自风光旖旎的西双版纳,还是来自山绿天蓝的大理,汇聚到这里,我们都成为一个个音符,连接在红土会堂教育专家的殷殷教诲里,融合在你我的教育故事分享中,贯穿于自己的点滴成长记录中,我们期待着在学习中吐故纳新,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到来奏响时代的强音。
一、做阳光学员,展自我风采
紧凑的学习生活,少不了丰富的体育活动,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和提高身体素质,还能促进班级协作,激发集体荣誉感,学会在冲突中解决问题。2020年10月12日,76班与66班进行了一场篮球男女混打联谊赛。赛场上,76班男队女队都勇于拼搏,特别是男队,为了弥补女队实力的不足,肩负起夺分的重任,场上频频传来得分的喝彩,得分一次又一次追平66班,缓解了女队的压力。女队迎难而上,在对方实力远超我方时,女队迅速调整战术,转攻为守,一次次将对方二分线封锁,将对方逼出三分线,终于赢得了机会,女队也实现了零的突破,士气大振,不断得分。

此次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员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学员之间提供了更好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巩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主动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展现自己的活力。
2020年10月15日,我班在同析楼进行《边城》读书交流分享会。76班学员张园、刘稳、王芳、李明花代表班级进行交流。张园以《边城》为例,阐述了沈从文小说对现代文化进程中文化冲突的洞察与思考。他从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冲突来细说《边城》里的三种文化冲突:苗汉文化冲突、城乡文化冲突、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冲突。面对这些冲突,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每一种文化,既要看到一种文化的闪光点,也要看到这种文化的不足。
二、向着明亮的地方,一起奔跑
2020年10月16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周彬教授给我们带来了《课堂密码:课堂教学的结构与效率》专题讲座。所有学员认真聆听、做笔记,记录教授讲授的精彩瞬间。
周彬教授以幽默睿智的谈吐、深刻而又切合实际的教育教学理念、生动形象的例子讲授了如何做一个自信的老师,教师怎么教和教什么。整场讲座,他不用讲稿,娓娓道来,气氛轻松愉悦;他那高屋建瓴的思想、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譬喻戳中我们的教育痛点,大家在欢笑中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教什么”是科学,“怎么教”是艺术。既然是科学,就要按照规律办事,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质量。“教什么”的过程中讲究艺术性,上好每一节课,要处理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关系。学校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年轻的校长们如何去做?这个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周彬教授在答疑解惑环节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校长要加强管理、规范管理,以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管理是冰冷的,管理者是温暖的。”周彬教授的这句话点拨了年轻的校长们在实践中如何去科学管理。
三、呕心化春雨,倾情撑蓝天
2020年10月16日下午,76班进行“我的教育故事”分享交流活动,活动中,赵凤老师感人的《留守儿童故事》,宗维波老师的《什么是好教育》,姚卫华老师的《教师要有一颗强大的心》,李亚龙老师的《走过的路》,敖红老师的《性教育》等故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姚卫华老师介绍了他从一名年轻的“一师一校”的山村教师,经历了与村民摩擦相处、校点的变动、少数民族校点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家庭突发状况的处理等等,成长为一个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庭都可以独当一面的稳重型教师,他的经验告诉我们,遇事一定不要慌张,要沉着冷静地分析,果断地做出决策。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坚定的意志,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只有心理上变得强大起来,才能战胜外在的困境。真正的强者在于内心的强大,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内心强大的人是敢于担当责任,有坚定的意志和饱满的情绪,有战胜怯懦的勇气,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意志坚定,不受外界影响的人。内心强大的人面对多少诱惑,多少挫折,都心无旁骛,都依然坚守那份信念。
第四期76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