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9月29日,61班开展了《国史大纲》读书交流活动。班级五个小组针对专家组提出的五个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并在班上进行交流。
第一小组蔺以堂同学交流的题目是:钱穆先生主张对本国以往历史应具有“温情与敬意”,你是如何理解的?他认为,钱老所谓对本国历史应具有“温情与敬意”就是既要承认我们国家的历史,也要尊重我们的历史。蔺老师用他丰富的历史知识告诉了同学们:我们有辉煌的历史,也有黑暗的历史。面对历史,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充满敬意,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更应该担起历史的责任。

第二小组张津源同学交流的题目是:钱穆先生认为“中国历史最为完备”,结合《国史大纲》,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他主要从三个方面回答了钱老认为“中国的历史最为完备”的原因。一是因为中国历史悠久;二是中国历史无间断;三是中国历史最为详密。他重点给大家讲述了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演变,证明了只有中国历史是没有间断的。
第三小组夏德国同学交流的题目是:结合《国史大纲·引论》,谈谈你对“通史”和钱穆所说“新通史”的理解。他认为“通史”可以理解为连贯地记载各个时代的历史事实的史书,主要的特点是记载内容广泛,一般包括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而“新通史”则是以钱老先生《国史大纲》为代表的史书,其特点是简明扼要,但能够将国史的真正面貌传播给国人,让国人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激发国民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当然,这与当时《国史大纲》的写作背景是分不开的。
第四小组李俊华同学交流的题目是:结合阅读《国史大纲》和工作实际,谈谈历史(学)有什么用?她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是历史学的含义;二是伟人名人对历史学的认识;三是历史学的作用。“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她引用了列宁的名言,告诉了大家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辉煌的历史,值得我们借鉴;黑暗的历史,值得我们反思。

第五小组胡正林同学交流的题目是:钱穆先生特别强调“民族文化自信”,请结合读《国史大纲》谈谈你的理解。他认为谈到“民族文化自信”,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习主席提出的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历史,也是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无论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儒家文化,还是宗教文化,都引领着我们应该从善尚善。最后,他认为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学好中国历史,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通过本次读书交流活动,同学们对《国史大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应该带着温情与敬意学习中国历史,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中国历史的继承和传播。
第四期61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