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真正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应该是我听过的关于教育最优美最富有诗意的描述了,而且也最为贴切。在听完云南大学董云川教授的精彩讲座以后,我觉得我的灵魂被唤醒了,我将来也要去唤醒更多的灵魂。
在分享体会之前,先说说我的学习工作经历。我的高中是在大理州巍山一中读的。高中时,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以学校前几名的高分,考起了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由于成绩还不够好,没有选到理想的电力专业,被调剂到了自己不感兴趣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毕业,我回到了大理。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了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后来通过自学,获取教师资格证,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在刚踏入教师行业初期,我是很迷茫的,本身我的专业并不是师范院校专业,自身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又不是很强,正如董教授所讲的,我对教师这个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浅薄的“不得不去做”、“我需要这样的一份工作”上,对教育的动力源泉还处在比较低层次的认识上。通过后期教育局组织的一系列线上线下培训学习以及积累的教学经验,我逐渐掌握了教育教学方法,理解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渐渐地提高了思想认识,对教育有了更强的兴趣,思想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我觉得应该教好学生,我应该做好教育。直到现在,我听了董教授的讲座,让我醍醐灌顶:明白了教育是改变一个人最好的方法,一位老师将会影响全班的学生,教育要靠高度的责任感来支持,我更应该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认知教育行业。
一位教师,在教学生涯中,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学生,而一位学生,在他的求学过程中,遇到的老师为数不多。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所教的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得好,五个手指都有长有短,各有用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善于认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寻找各种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偏心不宠爱,让他们为班级做更多的服务。例如多做一些劳动,多教一教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服务意识、健全人格,以后在社会上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同学,不应该嫌弃甚至放弃他们,而是耐心地积极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思想意识上的信心,从而成为一名快乐活泼的小学生。
孩子生来就是一个小天使,充满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当他在学习方面感到困难时,可能是他的智力因素还没被激活,而他可能对音乐、舞蹈、美术、体育、劳动、科技等充满着兴趣。这时,我们要对他们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支持,帮助他们找准兴趣,树立信心,使兴趣与学习相辅相成,让兴趣更好地促进学习,让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巩固兴趣。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在今年3月份疫情期间,我校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教师分组挨家挨户到学生家中进行疫情防控调查及宣传教育工作,有些学生,老师来了的时候不知所措,有的在看电视,有的还在睡觉。其中有一位在校生的哥哥,他以前也曾在我校读书,当时他在我们小学读书的时候,是一个小胖子,学习成绩很差,有时候话都说不清楚,不过他的老师并没有嫌弃他,没有对他不管不顾,而是经常地跟他交流,课余时间跟他聊天,让他帮忙干一些劳动,扫扫办公室、拖拖地板、倒倒垃圾之类的,他都很乐意地去做,久而久之,他的性格变得很开朗,很乐于和其他同学说话,和同学的关系也慢慢地变好了。当我们去到他家时,他很热情,给我们端瓜子,并且要给我们泡茶,还兴奋地告诉我们,他现在技校学厨师,学成以后可以做饭给我们吃了,这情商比起死读书的孩子高得多了。回顾这个例子,让我更加明白,教育是改造人已有的经验,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我们要在播撒种子以后,认真负责地用爱心去灌溉,静待花开。
高度的责任感,可以让我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而要真正切实地实现教育的初心,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勇于开拓进取、创新教育理念,需要我们心中怀有教育信仰,那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优秀人才。这正是董云川教授的讲座给我注入的一针强心剂,我们要胸怀梦想来办好教育,要让我的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塑造健全的人格,长大成为一名对社会具有贡献的人。
责任编辑:陈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