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常说中国人没有信仰,甚至连很多中国人也说自己没有信仰,这是很荒谬的,中国人怎么会没有信仰呢?中国人最高的信仰就是道德。
我读了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发现他非常重视道德以及道德教育,专门用了一章《教育中的道德原理》来阐述他对道德教育的主张。他提出了“道德观念”和“关于道德的观念”这两个概念。道德观念是指凡是能够影响行为,使行为有所改进和改善的观念。关于道德的观念,就是指以传授道德知识为目的,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知道一些关于道德的观念、知识,这些观念和知识可以用来考试,但是对学生的行为影响较小。也就是说,道德观念是知行合一的,而关于道德的观念却可能是知行分离的。
我国教育正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那么在我们的文化中,“德”到底是什么呢?追根溯源,我们先来看看“德”的古文字,就可以窥斑见豹了。下面的古文字是“德”字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字体。
从甲骨文看,外面是“行”,里面上边是“十”,下面是“目”。这是一幅生动的画,意思是一个人外化的“行”,经得起“十目”所视,“十目”就代表很多眼睛,即群众的眼睛。一个人的行为、行动经得起众人的验视、检验,这个人就有德了。金文去掉“亍”,加上“心”,表示一个人心里想的和表现出来的“行”是一致的,经得起众人的验视、检验。小篆在心上加一横,表示毫不隐藏自己,真实表示自己的言行。所以,德最重要的在于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由此可见,虽然知行合一是杜威重要的思想,但汉字“德”已经蕴含了这样的思想。通过对“德”字造字法的理解,结合《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的“直接道德教育和间接道德教育”的相关思想,特别是结合陈为峰教授的导读与点评,我将自己的阅读心得概括为一首诗:
道德
道法自然真目标,
一生为二德行高。
三人活动是中介,
相辅相成育李桃。
下面我对这首诗进行解读,并谈谈自己阅读《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的收获。
一、道法自然真目标
道德教育的真正目标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完整的句子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指人要取法、效法于地,地要取法、效法于天,天先要取法、效法于道,而道就是自然。也就是说人要遵守地、天、道的法则,终究是遵守自然的法则,按自然的规律办事。杜威指出:“社会是由一些循着共同的路线,具有共同的精神,并参照共同的目的而活动的个人聚集在一起而成的。”按照杜威的观点,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人其实是自然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将自然比作是“皮”,那么社会就是这皮上的毛。杜威认为,道德是社会智慧、社会能力和社会利益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其实就是在社会智慧、社会能力和社会利益三方面齐头并进、协同发展,但这三方面都受到自然的约束,必须遵守自然的规律。所以,道德教育真正的目标,即最高目标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二、一生为二德行高
我们中国的《道德经》不但阐述了天之道、人之德,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影响了中国人的处事方式和做事原则。《道德经》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跟西方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的思维是“分”的,而中国人的思维是“生”的,生生不息,永远传承。此句中的“一生为二”还指道德教育的两个方面:直接道德教育和间接道德教育。直接道德教育指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程,直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小学的《道德与法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主要是获得“关于道德的观念”;间接道德教育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媒介和其他学科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道德体验,从而将道德认知、道德意识、道德价值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
杜威指出:“直接道德教学的影响,充其量说,比较地在数量上是少量的,在影响上是微弱的。”他更赞同“更大范围的间接的和生动的道德教育”。从杜威的论述可以看出,他将道德教育分为直接道德教育和间接道德教育,他觉得直接道德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关于道德的观念,间接道德教育才能教给学生道德观念。
如果我们能恰当地运用直接道德教育和间接道德教育,终将会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很高的德行的人。
三、三人活动是中介
“三人活动”主要是指我校(昭阳区第三小学)开展的间接道德教育,包括文化化人、活动动人和书香香人。这三方面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中介,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润物无声地熏陶感染。
“文化化人”主要是通过《道德与法治》以外的课程以及学校营造的校园文化等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道德教育。首先,各学科都要发掘其中的文化元素,渗透德育教育。如语文学科,有一篇课文是《诚实与信任》,我们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当时的事情中去,设身处地,想想自己会如何做?通过这样的体验,懂得诚实是金的道理。其次,学校要通过一些活动,将校园文化内化于学生的内心,比如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不但要上墙,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入心、入脑。
“活动动人”,我们学校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有特色的活动就是一年级的入学礼和六年级的毕业礼。比如,我校的入学礼一般有“正衣冠”“谢师恩”“击鼓明智”“朱砂启智”“启蒙描红”“吟校训”“诵经典”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一年级新生正了衣冠、拜了老师、有了目标、启了智慧、学了做人……
“书香香人”,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所以,我们学校加强了书香校园的建设,让书香浸润学生的生命,让书香助推学生的成长,让书香润泽学生的道德,从而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明德惟馨”的种子,让学生的美好品德散发出芳香。
四、相辅相成育李桃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而直接德育教育和间接德育教育是这个系统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支撑的,只有在这两方面同时发力,才能更好地滋润我们祖国的花朵,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教师也才能桃李满天下。在《道德与法治》课中,除了学习与道德相关的知识外,我们还是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体验,去感悟,从而获得道德观念。
总之,只要我们为学生确立崇高的德育目标,牢记知行合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要分割直接道德教育和间接道德教育,就可以在学生的心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假以时日,道德的幼苗就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到那时,道德就成了学生最高的信仰,要是人人都信仰道德,信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都赞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将更加坚定,中华民族将立于世界不败之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更加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