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读《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11-16  点击: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是杜威在他所处的时代,从哲学的角度描述了当时的“今日之学校”,称它为“明日之学校”。在他看来,他所创办的学校就代表了新学校未来的共同趋势。

杜威认为,学校的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应该围绕自由、交流、交往和合作的形式来开展。它的特点是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发展,在“做中学”。教师也不是简单地训练学生,而是要引导全体学生朝着自由、交流、交往、合作的方向发展,教师就是一个引导者。所以,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是提倡以学为主,也就是反对“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但又反对特别极端的“新”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方法。教育改革的趋势则是做有思想的教育,办有特色的学校。为此,我们昭通市昭阳区苏家院镇中心校在2016年就确定所辖中小学以“山、水、家、园、河”的文化理念为各校的办学特色。我校也以创建特色学校为契机,以勤工俭学为切入点,以学校里的3.5亩空闲地为基础,确立了本校的办学特色为“田园农耕文化”。我校积极地对学校的课程进行调整,增设了以突出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彰显学生特长的校本课程,先后开设了以校本课程为基础的足球课、啦啦操、绘画、阅读等;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蔬菜和水果种植,蚕桑和生猪养殖,极大地体现了杜威所说的“做中学”的理念。 


                                              蔬菜种植基地     


                                      蚕桑养殖






我认为“明日之学校”应该是“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有特色的学校”。要做到让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得到充分发展,就要让学生的好奇心、灵敏性和创造性得到凸显。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所以,学校就要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采取不同形式的主动作业,多开设些学生感兴趣的校本课程,改变单一的用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的传统方式,找出改革中存在的矛盾,找出平衡点,使学校的整个精神风貌得到改变。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办公室
地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