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满腔热血归故里。记得有一届一年级学生,入学教育时问他们将来想做什么工作,全班异口同声告诉我“挖煤炭”。如果不能让他们看见煤矿外面的世界,就将一辈子活在“挖煤子、挣票子、盖房子、养儿子”的死循环中。我知道,他们需要一个梦。
于是我和他们“在一起”,同生活,同学习,同锻炼,同进步,同成长。他们把我当朋友,我给他们讲盘古女娲、三皇五帝、造字计数、伐纣封神、玄奘取经、三国战乱、唐宗宋祖、四夷臣服、鸦片战争、世界大战,到十四年抗战、新中国建立、打土豪劣绅,到改革开放、信息时代、智能未来……让他们喜欢上学,喜欢这个世界。给他们开拓一片新的视野,种下一颗梦的种子,一路护送他们发芽,期待着开花结果。
后来由于工作中的繁琐事务增多,婚后家庭的责任与负担,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功利思想、激进思想以及惰性充斥,激情渐退,我开始像一只扑火的飞蛾,看得见光明,找不到出路。浑浑噩噩,以“奔四”之龄,一事未成,虽有所憾,却不明其理。这期培训,又一次唤醒了我的初心,我的梦。
赫尔巴特告诉我们,德育最高;杜威告诉我们,教育要融入生活;当代教育家也告诉我们,老师要融入学生;保继刚教授告诉我们,兴趣、爱好不如专精一业。康永邦校长主张的“新学堂”教育,主张师生都要“动起来”,让孩子健康、教师和谐地成长。谷润副校长提示我们注重健康,加强阅读,培养核心素养,以批判构建成长。肖方明校长揭示文化育人、育德,取得和谐发展的秘诀。
《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给我们打开更宽大广博的教育视野,让我们的眼光不再那么狭隘,格局不再那么低浅。
如此冲击之下,有了重审教育之梦的信心。
我们需要有梦。初心不改,为之奋斗不息;给孩子种下一颗梦的种子,静待花开。我们需要拥有天空一样高远的教育格局,大地一样深厚的教育情怀,以及海洋一般渊博的专业学识,梦才会干净清澈,志存高远。
立德树人之梦。立德方能树人。使学生感受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爱国主义道德情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帮他们形成“德”之梦,为其打开更加高远的人生格局,让他们不再狭隘。让他们知道每周升降国旗和胸前的红领巾有什么意义;亲身感受生活中乱丢垃圾会造成什么影响;让他们互换角色,知道文明排队和文明用语有什么好处;让他们懂得怎样与人相处,社会才会和谐。教师须先为示范,具备爱国爱党,爱生如子的胸怀,以身作则,才会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立足自身,坚定信念,因为14亿中华儿女正在共同努力,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梦一定会实现。
强身健体之梦。运动使人阳光、愉悦。如果学生不知道“三操”和体育有多重要,篮球、排球、乒乓球孤独得快要腐烂,那么让他们知道病毒专找体弱多病的人下手。中国人曾被称为“东亚病夫”,没有强健的身体便拿不起钢枪站不了岗;航天员宇航员不是普通的体质能够承受。教师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何来精力应对众多日益繁杂的工作任务?又如何在劳累的工作之余,享受悠闲的幸福时光?如何有精力去成就更多、更大的梦想?
阅读之梦。“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创办书香校园,营造阅读氛围,也是名校永恒不变的主题。纵观历朝历代,三板斧终无建树,只有厚积薄发,才能不停地突破和爆发,不怪现实太残酷,只是我们读的书不够多。开卷有益,待你所阅之书及腰,及肩,及顶,当你胸中积累由量变产生质变,站在书山高处,仰望群立的书之世界,才知“一览众山小”。
学习之梦。进入信息时代,学生能接受的信息量之大远超千百年前,我们老师再不革新观念,那传承千年的陈旧教法还能适应现在的学生吗?若不能了解未来社会变革的态势,只怕暴风雨的来临让你措手不及。工业时代让你知道火车,运输不再用牛拉,新冠疫情让你知道老师也可以被替代,信息时代告诉你汽车司机也可以下岗。霍金警告全人类:再不学习,地球的掌控者又将易主,人工智能将要把我们淘汰。
暴力与战争,毒品与艾滋,尊重与平等,妇女和儿童,生态与经济……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教育能否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全世界的美好梦想,都寄希望于教育;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每一字都重若千钧,包含着实现全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云南省委、政府、教育厅开展的“万名校长培训计划”蕴含着深邃的教育梦想和情怀;县里的教育改革梦等待着我们添砖加瓦。我们的梦,学生的梦,民族的梦,应是同一个梦。期待未来100余天的培训再次带给我暴风雨般猛烈的冲击,我已重拾自信,做好准备,有勇气接受对我初心,对我教育梦的洗礼。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第四期77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