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期待阅读时代、课堂转型时代的到来

发布时间:2020-11-18  点击:


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种提法揭示了教师自古以来的主体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听了张志敏教授《聚焦学习力的教学变革方式》这场讲座之后,我有两点最深的感触:阅读时代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农村课堂转型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一、阅读时代什么时候能够到来

张教授在讲座中呈现了两张照片:一张照片是几个外国孩子在轮船上安静地看书,另一张照片是一群中国孩子在拿着各自的手机玩。我从网上查到了一组数据(国民人均年阅读量):以色列60多本,韩国11本,日本8本,美国7本,而中国只有4本。也许两张图片说服力不够,也许数据不够真实,但我们的阅读量很少却是不可辩驳的事实。不说其他人,光看我们老师和学生,每年又能阅读几本书呢?工作时间,老师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教育学生、完善资料,学生忙于听课、做作业、背公式,哪有时间看其他书呢?好不容易盼到周末,老师要辅导孩子、做家务,学生想外出玩耍、玩手机,谁又愿意捧起书来阅读呢?就像这次培训,我们一千人放下手中的工作,边读书边思考,收获颇丰。如果不是国家硬性提高了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自觉读书也许只会成为一种美好的愿望。学校尚且如此,其他行业的人可想而知。谁能相信:一个不爱读书的人素质能有多高?休闲时间大家都成了“低头族”,书架上的书布满灰尘,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二、农村课堂转型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张校长的学校坚持“激活思维、自主发展”的课改原则,倡导“问题驱动、教师行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学习形态,形成了“精、活、实”的教学特色。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带着兴趣去听、理解记忆答案、善于循序操作提升到了勇于表达观点、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创新实践。这是我们农村学校可望而不可及的课堂。也许是我们农村学生惯于耳听眼看,所以学生不善交流、不敢表达。我想到了我们学校三年前的“智慧课堂”教学改革,以“导学单、导学案”为双翼,以学习小组为载体,以“五步教学法”为步骤,还有一本内部操作手册供参考,可还是轰轰烈烈地开始,草率低调地结束,课改没有获得成功。

我很喜欢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让他能到大自然里取得学问;解放他的时间,让他消化所学,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希望我们一起动起来,拿起书遨游知识的海洋,张开嘴畅所欲言,打开思维走进广阔的世界。


第四期73班供稿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办公室
地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