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结合案例再谈“学校治理”话题

发布时间:2020-11-18  点击:


《教育反思: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读书交流会上的一个问题使我思绪良多,这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学校治理?请结合实例谈一谈基础教育学校治理的云南经验”。听了几个同学的发言,基本都是谈学校的管理经验(内部结构性的治理)而极少触及学校外部的“资源”配置问题。

我认为基础教育学校治理问题是当今学校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该问题是一个社会范畴问题,是一个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博弈、相互平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学校内部的结构性治理和外部的功能性治理实现的。学校的结构性治理实质上是处理学校内部的“权力”分配与支配问题,功能性治理是处理学校外部的“资源”配置与分配问题;政府、社区、家庭、社会文化等社会力量对学校治理的影响是通过若干具体的社会因素而实现的。

下面就几个案例作一个粗浅的分析:

案例一:

一位A大班的同学在介绍自己的过程中透露出了以下信息:她是一位年轻的老师,是学校里最忙的三个人之一。原因是其他老师都把学校的大部分工作推给她做,她也没有推辞的理由。

各位读完案例有什么想法?在一个“佛系”的单位里,责任不明确,工作效率从何而来?单位怎么发展?

这个案例涉及的是学校内部结构性治理中的“权力分配”问题。怎样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做:

1.立“权力分配”的边界。即明确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例如,组织要清晰地界定学校所有老师的边界,明确所有工作人员的权责范围。有了边界感,老师们就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怎么做可以得到奖励,怎么做会被处罚。

2.在“边界”条件下,管理好组织内部的关系。校长明确与中层的关系,中层明确与教师的关系。层层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监督。

案例二:

临沧某县一位边境小学的校长介绍了他们学校的情况:他们的学校离国境线很近,办学条件也很简陋,学校连个门都没有;学校极度缺乏老师,曾经10年没有进过新老师;学生文具极其匮乏。家长根本不去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有的家长要求老师教会学生认识几个汉字,外出能找到厕所就行。试问,教师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怎么能有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

案例三:

某县政府由于财政困难,挪用了中央的教育资金。当地的一个中心小学一年就被挪用了90多万的办学经费,该学校除了水电费正常开支外,其它一切费用被无限期拖延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变得非常艰难……

这两个案例涉及的是学校外部结构性治理中的“资源配置”问题。怎样解决以上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解决不了以上问题,只能围绕以下几点向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1.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从“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转变,加大对薄弱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确保教育均衡。

2.实现优质教师资源整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通过自主流动与行政干预相结合的方式,真正落实县管校聘。

3.对贫困人口实施救助,保障其子女受教育的机会。

4.关注和管控好特殊区域的校园安全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我们的政府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来配置教育资源。政府以行政干预的形式介入基础教育领域,对基础教育资源进行统筹配置。

杜威说过:“改革仅仅依赖法规的制定或惩罚的威胁,或仅仅依赖机械的或外在的措施,都是暂时的、无效的。”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我国面对“如何治理基础教育学校”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第四期66班供稿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办公室
地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