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老师?”是我们参加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四期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阅读了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麦田里的守望者》《边城》等几部著作后,我对“什么是好老师”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对我们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提出了最广泛的要求。对于我们在农村小学从事一线教育的教师来说,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就是要有教育情怀,能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长期发展,务本求实,教真育爱,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用心教书,这样的老师就是一位好老师。

首先,作为一名老师要有教育情怀,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之情,要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一种兴趣和爱好。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去钻研该教什么,怎么教,才会不断地去学习,也才会把学生当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一名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就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去感化学生。
其次,一名好老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和长期发展,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教会学生分辨是非黑白,重视并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和兴趣发展,注重学生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理发展,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与人相处。
最后,一名好老师应该要具有务本求实,教真育爱的思想,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我一直信奉一句话,“认真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只有用心教书的教师才能做到“桃李满天下”。“认真”只能做到“完成任务”,而“用心”才能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好。
就拿我们乡镇的老师来说,有些老师教学成绩长期低迷,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就是缺乏教育情怀的老师。而多数老师具有深厚的教育情怀,把每一届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当成小树苗一样用心呵护,直至他们将来长成参天大树。特别是对于学困生和问题生,更应该用老师的爱心对他们多一份关爱,而不是听之任之。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从学生身上找到他们的可取之处。就拿我前几年教过的一名学生来说吧,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爷爷照顾,但爷爷因为工作原因也是早出晚归,导致他经常不完成作业,还发生了偷东西、打架、逃课等情况。但我发现他的号召力很强,别的学生都服他管。于是我让他担任班里的纪律委员,这样既管好了别人,同时也管住了自己。在学校的“五小”评比中还被同学推选为“小标兵”。后来,他的成绩越来越好,最后更是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云南大学。“道德是感染出来的,而不是教育出来的。”如果我当时放弃他的话,或许这会是我一生中最有愧于内心的事。还有我们乡的一名老教师,在退休的前一天还把学生的作文详细地批改完成,这也成了我们乡的一段佳话。
有教育情怀、有爱心和责任心的老师,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第四期73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