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乡村教育 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20-12-08  点击: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面临内忧外患,在动荡不安中,农村生产生活和教育问题尤为突出。“让每一个中国人接受教育”,这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赴美留学归来的油轮上所畅谈的理想,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陶行知在大学执教6年后,他发现很难实现这一理想,于是辞去人人羡慕的大学教授工作,与晏阳初成立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教人们识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受教育的人数仍然有限。陶行知调查发现:85%的中国人在农村生活,要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受到教育,就要把学校办到农村去。通过他不辞辛劳的努力,创办了晓庄乡村师范学校,想培养乡村师范生去普及乡村教育。后来遭到国民政府的强制关闭,陶行知也被迫逃往日本。回国后,他仍然执着追求他的信仰,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乡村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像陶行知这样一代代有信仰、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的乡村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乡村最美的建筑是学校,硬件设施实现了基本均衡,基本实现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受到教育。



但是,随着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乡村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许多关心教育的社会人士和教育专家,通过各种方式或者政策,谋求乡村教育发展之路。然而,由于我国的地域面积广,乡村教育发展不平衡,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我们乡村教育的现状,尤其是我们云南乡村教育。我是土生土长的乡村教师,在教学点上教过一年复试班,在村完小工作过十三年,期间担任过少先队辅导员、村教导主任、村校长,现在是一所乡村中心学校的教学副校长,对目前我们乡村教育的现状了解更多。

一、学生人数越来越少

以我原来所在的村完小为例,2005年有286人,现如今只有166人。

二、缺少老师,特别缺少有教育情怀、有信仰、有技能的老师

前几年,许多有能力、有知识的大学生都不愿当老师,乡村急缺教师。现在由于不好找工作,许多优秀的大学生想进教育行业,但又没有编制,我们县好几年没有招聘老师了。由于缺少老师,学校的图书室、体育室、音乐室、美术室几乎处于闲置状态。

三、教师任务重,尤其是非教学任务重

由于缺少老师,老师们分担的教学任务重,有的农村学校一位老师教一个班,除语文、数学外,还教科学、道德与法治和音体美,近几年,科学和道德与法治也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增加了师生的负担。更严重的是,各种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表册、检查、活动耗费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老师“想上课”“想认真上课”,逐渐成为一种奢侈。这也是乡村教师在有生活补助、职称倾斜等优惠条件下,仍然严重流失的原因。

读《教育家陶行知研究》,我印象最深的是陶行知为了解决当时师资难的问题,而用的“小先生制”:老师培养“小先生”,再让他们去教会别的人,取得了一定效果,并加以推广,他甚至认为一年级就可以进行,这样既锻炼了“小先生”,又解决了当前的实际问题。我认为,目前解决我们乡村教师紧缺的问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尝试“小老师制”,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上探索、思考、创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策略,让“小老师”有成就感,乐意成为老师的助教。

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我们乡村教育应该走集中办学道路,集中资源(包括资金、老师)办有乡村特色的寄宿制学校,有综合楼、实验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师公寓,有标准运动场、游泳馆、图书馆、生活馆、劳动实践基地等,又要像陶行知所创办的育才学校那样,有校徽、校歌,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有专业的老师持续地培养学生兴趣特长。针对云南山高路陡(但村村已通水泥路)上学路远,政府投入资金用来购买校车,开展每月接送服务。将原来的村小学校舍根据需要转办乡村幼儿园。

最后,呼吁政府部门解放老师的时间、空间,净化办学环境、育人环境。同时,各类师范院校成立乡村教育研究院,切实到乡村调研指导,解决乡村教育存在的顽疾。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兴则国兴,中国的教育主战场仍然在乡村。希望我们的乡村教育越来越强!


第四期68班供稿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办公室
地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