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爸爸每天都在帮人修电器。年幼的我天天耳濡目染,也喜欢折腾家里的东西。
我把爸爸给我买的“照相小汽车”上那个小女孩的手拆了下来,把爸爸给我做的木头枪拆得七零八碎,那时我太好奇了。放学后我不急着回家,而与小伙伴去离家很远的田埂上吹马豆、采野花、挖野菜……面对我的淘气,妈妈总是又好气又好笑,常常要唠叨几句,而爸爸则是默不作声,等妈妈怒气平息了,他帮我修好了小车,拼好了枪,还带我走进大自然。
后来,我考上了师范学校。在学校,我接触到了法国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让-亚克·卢梭撰写的《爱弥儿》,毕业后我立志当一名乡村老师。我如愿考上了幼儿教师,来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小山村里当上了名副其实的“娃娃头”。课余,我常常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学校操场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奔跑、玩耍;教室里,我们有时书声琅琅,有时各自低头摆弄手中的教具;教学中,我喜欢让孩子自己动手,自己去发现。大家把自己认识到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画出来、做出来,作为装饰,我们把那些作品挂满教室,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个小宇宙,亮闪闪地发着光,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笑脸。有时我带着孩子来到户外,用塑料袋做成风筝、降落伞,我们拉着一个个气鼓鼓的塑料袋飞来飞去,就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天气晴朗的日子,我们去教室外的林子里听虫语鸟鸣,摘来各种各样的花和树叶,看一看,是什么样的?你喜欢哪一个?闻一闻,什么味道的?把它夹在各自书里,干了就拿出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画,编成故事带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我们常常会头对头趴在草地上某个小洞旁,看看这到底是哪个小动物的家,然后说说跟自己的家有什么不同,要怎么保护它呢?孩子们爱听故事,我就总是编一些有关小孩子和大自然的故事讲给他们听,有如何爱自己的,有怎么爱别人的,还有如何接受爱的,每次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后来,渐渐变成了孩子们讲故事,我在听。他们知道我爱他们,他们也爱我,他们还爱身边的一切,长大了教别人懂得爱……
参加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四期的培训,很荣幸再次读到了这本充满自然气息的《爱弥儿》。
什么是自然教育?这其实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实践的。让孩子们到自然中去,用自己的感官去接触这个世界,让他们自己观察身边的事物、识别味道、品尝各种酸甜苦辣、听这个世界千奇百怪的声音……教育要顺应自然规律,让孩子们在各种环境下,自然而然地认识这个世界。这不就是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吗?
第四期79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