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教授为我们作了题为《用技术打造智慧好课堂》的精彩讲座,让我们在现场感受到了信息技术课堂的精彩。
如今,我们处在网络信息非常发达的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东西。讲座一开始,焦教授就播放了一个小短片,这个短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片的内容是一位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当她走进教室开始上课,并在黑板上演示她的第一张幻灯片,向学生提问时,被提问学生非常自信地说出了图片的名称,并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与图片有关的知识,她展示第二张幻灯片并提问时也是如此,这时老师表现出了惊讶。接下来也是如此,老师开始表现得不淡定了。接下来的演示,学生没有等她提问就自己说出了图片名称及图片背后的知识,老师的表情渐渐变得很不自然,而学生们的眼神却满是不屑。于是她让看完教材的学生举手,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她问道:“你们之前上过这门课吗?”学生纷纷摇头。紧接着就有一个学生说:“既然你没有什么可教的,我们就自学去了。”说完便提着书包走出了教室,其他同学也纷纷收拾书本走出了教室,只留下了表情尴尬的老师不知所措。
看完短片,我内心五味杂陈。随后焦教授让我们思考这节课出了什么问题,我认为这位老师出现这样尴尬的场面,不是因为她准备不充分,而是因为她没有了解学情。老师备课前,应先了解学情,知道学生掌握了什么,没有掌握什么,才能知道怎么去教。教师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学习和提升的过程,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学会在教学中成长。
我们要怎样做才能不让自己在课堂上处于尴尬的处境,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呢?焦教授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答案:所谓课堂,不是教师说学生听,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不只是四四方方的物理教室、物理世界、数字世界、虚拟仿真世界,而是师生在多元时空中的共同创造,唯有如此,方能教学相长。
焦教授谈到,今天,我们知道的,学生知道;我们不知道的,学生有办法知道。并列举了11岁小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古文字的事例,这位学生来自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的小乡村,名叫王洵,他的父母文化水平并不高,所以不存在父母的指导。小小年纪的他竟然通过网络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频道学习了好几门大学课程,而且不是普通的通识类课程,而是“古文字学”“奇异的仿生学”“人体科学”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努力学习,在六年级快要毕业的时候,他还拿到了“古文字学”课程优秀证书。听了王洵的故事,我非常惊讶,在云南的小乡村里怎么会有自学能力如此强的孩子,也感慨于网络的发达让学习者不分年龄,不分地域,只要肯学,就有机会、有资源学习想要掌握的知识。我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假如小王洵在我的班上,我该如何教授他,他懂的古文字学我并不精通。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是否也会像短片中那位老师一样处于尴尬的处境?
现如今,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式越来越便捷,知识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将面临淘汰,虽然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代老师,但懂技术的老师一定会取代不懂技术的老师。在今天,我们老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学识,还要与时俱进,学好信息技术,学会将信息技术利用到课堂中,这样才能够扮演好学生学习中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今天,教学习方法比教给知识更为重要,现代技术的发展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更直观、多样化的知识;然而学生自制力有限,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如小王洵。所以我们老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会抵制网络上不健康信息,筛选有利的信息,防范学生沉迷游戏。正因为信息时代的来临,对我们教师的定位更高、要求更高,我们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要学习使用信息技术,这样才能适应数字时代的课堂教学,不被时代所淘汰。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
第四期61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