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昆明气温骤降,可是我们的学习热情并未减退。10多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将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四期的培训逐渐推向高潮。专家、导师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规律的深入探索,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渊博的知识、和蔼的态度、谦虚谨慎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焦建利博士作的讲座《用技术打造智慧好课堂》。焦教授激趣导入,让我们拿起手机,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全新课堂,围绕“课堂教学变革迫在眉睫”“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用技术打造智慧好课堂”三个方面展开,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堂不一样的信息技术讲座。他认为所谓课堂,是师生在多元时空中的共同创造;好的课堂是有趣的、有效的、高效的、生成性的、互动参与的;数字时代的课堂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能参与、协作、翻转、测评、沟通的“混合学习”。
焦教授指出,未来教育应该用科技引领进步,用极简教育技术赋能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教学逐渐走向智能化,科学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已经变成热潮。不可否认,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智能手机被引入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但我认为科技赋能的教学同样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建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比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如果事先给学生观看一幅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在一片凄凉景色下行走的画面,孩子的想象力必定会被定格,学生的想象力就得不到很好地发展。也就是说,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文学之外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因此,科学技术给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多便捷之处,但它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更不能代替课堂教学,而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教学智能化,科学技术赋能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亮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优势,但是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看待智能化教学的利弊,努力构建焦教授提出的有趣的、有效的、高效的、生成性的、互动参与的好课堂。
第四期63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