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勤学经典之精髓 争做教育之楷模

发布时间:2021-05-06  点击:

当教育学真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向世人宣告的那个时刻,一位著名教育学家的名字便传遍世界各国,那就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

时代和精英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一个时代的更替与发展都是社会进步的强有力标志,而这个时代也就诞生出一个个典型的、以自我牺牲又做出伟大贡献的精英。他们在自然科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多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个时代,他们的思想精髓和检验结论深远地影响并指导着后人的前进方向。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一书,就深刻地影响了我的认识。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思想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的有机融合,他通过自身的经验来揭示当时的现象,而又在现象中蕴含着实实在在的东西。这便是在告诉人们,认识任何事物都要通过“自我心理”的构建来加深对事物的进一步认识与判断。在这些基础之上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五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的教育观就是培养道德性格的力量与源泉。就观念的确立他又通过三大手段来加以完成,那便是“管理、教育性教学和训育”。

一、管理

“管”是一种管束,一种控制。而作为被教育者,特别是具有天生好动性的儿童,如果教育不能使其受到一定的管束与控制,那么这样的教育对社会来说,是没有实质性价值的。依此,书中的主要观点就是要在教育中对儿童创造一种控制,一种干预。“理”是一种理顺,一种秩序。《易·系辞下》:“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就是在告诉教育者在教育时要明确一种秩序,理清事物发展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在这个范围内灵活开展教育。与此同时,赫尔巴特强调在一切的管理中首先采取的措施是权威与爱,因为儿童他天生蔑视任何威胁,也不能承受威胁。所以,得以爱的名义给予儿童心灵的帮助与理解,爱基于情感的和谐,同时又基于儿童年龄、性别、环境等方面的适应。但是这种爱又不是无限制地放大与宽恕,必须在儿童能扑灭正在形成的邪恶之前收回,这就是一种教育者的权威。但权威只能通过卓越的智慧获得,于是教育者也就成了不断学习、不断追求真知的学习者。在普通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学得高于生活又来源于生活的智慧,才能按照其本身的笔直的教育道路不断前进,来实现道德性格的力量。

二、教育性教学

这是教育实践的第二个维度。教学是经验和交往的补充,而学习者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的范畴。

首先,培养兴趣就作为教育的目的,陪伴着一个人的终身不断发展。兴趣,是形成道德性格力量的源泉。兴趣与欲望、意志和审美有共同之处,同时兴趣又是多方面的,教育者在某些方面越充实、越广泛、越和谐、越完美,那么受教育者也就会无意识地带着善意去接受现实的一切,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与缺陷,这是兴趣的多方面性。专心与审思,兴趣与欲望,认识与同情,乃至教学的过程与结果都要求我们主动去完成。这也就告诉教育者首先要热爱一切工作,只有热爱,才能和谐地接受社会和单位交代的工作。

其次,要求教育者必须精通一项工作,这是教育的任务。教育者作为社会的人,站在至高荣誉的社会地位上,若不能为自我的工作潜心付出,在自我专业上有所建树,那么你以什么名号赞赏自我呢?



最后,兴趣的多方面性又要求其需有可接受性,因为不可接受的兴趣,是扑灭发展与进步的枷锁。只有用善、纯正、明智的道德才能适宜受教育者良好意志的培养。兴趣又具有单一性,它从属于兴趣的多方面性。譬如一个儿童特别喜欢打篮球,把篮球当做自己学习生活的全部内容,这就是兴趣的单一性,他在这方面的兴趣发展在一定时期成为他成长的标志。这里的兴趣并非一直和多方面产生矛盾,它在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会逐渐统一,这就是人们所认为的 “个性”。个性是突出的,多方面性是平平的,没有棱角的。因为多方面性是按各自的要求平衡地培养起来的,如果在多方面性不作牺牲,那么个性就不容易被触动,从而自我的兴趣、意志、性格和道德就成为无稽之谈。

三、训育

训育是教育一词的源头,它的本质是增加受教育者的情感,完成学业任务并取得成功,目的是为了培养伦理和自我教育。它呈软性,与管理相对。但是它们辩证统一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训育的相关理念告诉我们,现代的教育要特别注重道德教育,这与教育方针中强调的“立德树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要知行合一,教育者的语言、动作、实践都会无形与有形地影响着受教育者;最后要全方位育人,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大融合与科学的腾飞,无不要求我们时时具备一种创新育人与全方位育人的精神。同时训育是对受教育者的心灵产生直接影响,即“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它是一种持续的、慢慢深入人心的和渐渐停止的过程,训育使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心灵的陶冶。

从时代和阶级出发,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全世界的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以一般的通用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来实现教育与教学的顺利开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他所强调的教师在教育中的突出作用在现实中至关重要。因此作为教育者要有一种时代的情怀、能力和担当精神才能为这个时代、社会、国家和人民做出特有的贡献,成为特定时期、特定氛围下的教育典范。



第五期81班供稿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办公室
地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