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学》对我而言是一本生涩难懂的书,是一本并不普通的教育学经典著作。当我动用全身的“功力”,集结整个前半生所学去接近它时,它依然以一种高深莫测的外国专家名著的存在将我拒之门外。幸得经过一周的拜读和听取了杨斌副教授的导读才开始对此书有了一些粗浅的认知,在聆听了班级内各小组代表就五个问题的交流后,我才得以慢慢揭开赫尔巴特笔下对人类教育学这一历史课题背后深刻而理性的论道。
赫尔巴特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请允许我列举他伟大的教育思想和成就。他建立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双重理论基础,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提出实现教育目的的三种手段,即“管理、 教育性教学、训育”,教学形式的四个阶段“清楚、联合、系统、方法”和五种道德观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并总结出学习阶段的六种兴趣,即“经验、思辨、审美、同情、社会、宗教”。这些理论都是这位伟大的教育学家为我们开创的,当然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学家穷其一生的伟大研究成果,其中蕴藏的教育宝藏是我无法全部吸收和消化的,我无法用纯理论的知识和概念来阐述我的想法,现就对感触较深的教育学理论结合自身经验进行简单论述。
在阅读赫尔巴特教育学思想的同时总有一部电影或一个讲座,通过它们在我脑海中激烈地撞击,迸发出了一些对教育学与现实生活关联的思考。读到赫尔巴特,在分析教学中谈及如何在儿童中间唤起更多的同情心,提高他们交际的积极性时说“一个人早年是否受过这样的妇女的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可见教育过程中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感染和熏陶,而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应该有一位善良的母亲,用自己的智慧和爱悄无声息地去净化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变得有同情心和爱心。电影《奇迹男孩》中主人公奥吉的朋友杰克·威尔身后就有一位智慧善良的母亲,她教导自己的孩子用善良和包容的心接纳奥杰丑陋的外貌,并积极勇敢地与邪恶进行斗争,最终和奥吉成为了好朋友。试想,如果我们不注重家庭对孩子人格和心灵的孕育,那么孩子的性格品质一旦形成,后期再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也都无法改变和弥补这种性格上的缺陷。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训育”的教育理念在本书中写的比较详细,赫尔巴特认为通过训育的抑制、惩罚、赞许和奖励等措施使学生得到积极的发展,并有力地促进孩子成长为拥有正派人格的人。《奇迹男孩》中同样体现出了训育的强大力量,在影片中,正能量爆棚的校长图士什曼先生以及充满正义感的老师布朗先生用赞许、奖励的训育方法,让那个样貌怪异且严重自卑的男孩最终卸下防备(头盔),勇敢地站立于大家面前,成为一个敢于面对生活的阳光男孩,并在内心深处建立起了创造人类奇迹——飞向外太空的美好梦想。这样巨大的改变,不得不归功于训育的神奇作用。
书中提及的很多教育方法和手段至今沿用,让我们从事现代教育的老师们得心应手。从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和孩子可塑性强等观点出发,根据经验和同情两类兴趣,现代教育创设语、数、外、史、地、政等多门学科和课程,尊重兴趣的多样性,让孩子们得以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多方面的人才奠定了基础,为社会的发展集聚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当进一步领会教育性教学的思想犹如醍醐灌顶,正如赫尔巴特所说“我不承认无教学的教育,同样也反对无教育的教学”,赫尔巴特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归结为教育性教学,把自己的全部教育学说概括为教育不能离开教学。这一教育理论让我们不禁想到自己在教学中是否渗透了思想教育这个必不可少的内容,也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全方位渗透道德教育。比如,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诗歌文化灿烂的历史背景;在爱国题材课文教学中,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励学生树立起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总之,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受到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启迪。要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做出缜密而深入的探究,无疑是很困难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光辉将指引人类向更光明的教育未来进发。在膜拜这位伟大教育思想家的同时,我要慎独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又能为家乡的教育和我所在的组织做出怎样的改变?若是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比作灿烂的星河,那我目前采撷到的只是寥寥无几的几颗星星,要想获得更多的教育智慧,我仍需迈出积极而坚定的步伐努力向前,勇往直前。
第五期82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