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普通教育学》竟然“不普通”

发布时间:2021-05-21  点击:

一、初读时:“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我自从拿到《普通教育学》一书便寝食难安,即使用尽全力集中精神仔细读了一遍,但总感觉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离我很远。毕业于师大中文系的我竟然也被书中晦涩难懂的句子拦住了,但是不管如何艰难,我还是囫囵吞枣,咬牙读完。

二、导读后:“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认真聆听了刘徐湘老师的导读课后,心中有种豁然开朗、渐入佳境的感觉,思想似乎离赫尔巴特这位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又近了一些,也让我领悟到为什么以这本书作为培训开始学习之作的原因。

第一,《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从此拥有了自己的使命、特性和结构,是一本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学论著,这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为什么再难也要读完本书的原因。

第二,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至今都对我们的教育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从19世纪中叶以来,几乎没有一个教育家像他那样对学校教育实践有如此直接、广泛、深远的影响。书中的现代教育思想对于19世纪的德国乃至世界,甚至直到今天,影响深远,对于正走向现代化教育的中国仍然具有基础性和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三、再读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如今再读《普通教育学》,对于初读时内心疑惑不解的问题,在导读专家的讲解下,我的内心萌生了一缕缕思绪,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第一,日常教学中如何落实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的思想?如何真正渗透和深化赫尔巴特的教育最高目标?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道德的性格力量,德育应该置于首位,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五道念:内心的自由、完善、仁慈、正义与公平。赫尔巴特认为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离开教学,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形成的道德是统一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我想在日常教学中就可以利用赫尔巴特这样的教育思想作为指导开展教学。

在教授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一课时,我不仅要让学生达到知识技能的目标:能够认识什么是锐角、钝角和直角,还要对学生渗透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渗透德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数老师是这样讲授的:“红领巾上有三个角,它同时也是国旗的一角。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旗,热爱我们的祖国。”我认为这样的德育教育是片面的,达不到最佳“渗透”的目的。在学习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以后,我发现德育教育必须深刻,必须渗透到底,才能达到教育的最高目的,增强道德的性格力量,从而真正激发升华学生的爱国思想。我们可以这样讲:“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为什么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因为我们的祖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能够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我们很幸福,因为只有国家强大繁盛、独立自主,我们才能够做到人身自由,只有人身的自由,我们才能够获得内心和思想上的自由。众所周知,现在还有很多处于战乱国家的人民,他们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无法做到,还何谈内心的自由?”由此可见,只有深刻地进行德育教育才是有意义的。

第二,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如何助力我在教学上的成长?

赫尔巴特认为,要使知识影响道德品格的培养,学生必须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产生坚强的意志,这种兴趣还必须是多方面性的、平衡的、主动的。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是注意、期待、探求和行动。

我在教授《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就成功地运用到了赫尔巴特兴趣活动四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开课时我出示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并提问:“有谁能让长方形多一条边,但还是一个封闭图形呢?”孩子们尝试了各种方法以后,都以失败告终,于是他们就非常期待我来揭晓答案。我用一把剪刀剪去了长方形的一个角,孩子们恍然大悟:“是呀,这样我们的长方形就变成了五边形。”之后的教学活动在孩子们自主探求、相互合作下顺利完成。在课堂上,我仅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和辅导者,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着学习交流的快乐。回顾整堂课,我只用了一张纸和一把剪刀便让孩子们自主地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真正实现了教学的高效性。

四、总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静下心来读了《普通教育学》,我才知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很重要。书籍是我们教学中的指南针,只有清晰地学习和领悟教育教学理论,才能更好地去潜心“教育”。不能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而裹足不前,应该带领学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探究竟。

《普通教育学》竟然真的“不普通”!


第五期100班供稿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办公室
地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