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听到同学的声音,我猛然抬头,才发现玻璃窗上已是星星点点。我一直在阅读陶西平先生的《沉浸于求索之中》,对窗外下雨全然不知,许是陶老的很多经历令我感同身受,故沉浸其中浑然不觉。
回想从教的22年,我的身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乡村教师到城区教师,从被培训的普通教师到主管培训的教师,从班主任到年级组长,从教研室主任到副校长……一路走来,我不断地克服职业倦怠,获得专业发展,赢得社会认可,实现自我价值。我在沉浸中求索,在求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成长。
在孤独中沉浸和求索
1999年,我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山镇克依黑小学任教,当时最时髦、最前沿的通讯工具是传呼机,可是回电话却要到两公里外的小山包,交通极为不便,生活很是艰苦,有一种“与世隔绝”之感。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反而很轻松,总是喜欢躲在房间里读读写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群体中沉浸和求索
2002年,我被调到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潦浒学校。这所学校环境优美,老师之间非常和睦。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都爱好文学,一起记录生活的点滴,一起聊未来,惬意极了。
5年前,因《小学生创意写作》一书,我认识了郭雪萍老师,喜欢她随性、清新、真实的文字,更喜欢她勤耕创作的心境,在她的引领下,我深受启发,开始写作,哪怕有一点感悟也都会随时记录在手机上。爱好写作、喜欢阅读让我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塞利格曼说:“沉浸体验能使我们的心理资本更加富裕。”将情感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我感受到了快乐,收获了幸福。
在团队中沉浸和求索
磨课助成长。2004年9月,通过城区招考,我顺利地踏入了曲靖市麒麟区东关小学。教了一个月的数学课后,我被调为语文老师。10月份,我被通知参加全区的语文研究课。学校分管教学的张副校长、教研室梁主任手把手地教我备课、写教案、磨课、上课。在“智囊团”的尽心辅导和精心打磨下,我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参加年级、学校、区、市、省的课赛,一路过关斩将,收获多多。之后,我自己也开始指导年轻教师上研究课、展示课、示范课和竞赛课,让更多的教师从有效课堂走向高效课堂。
同伴互助力。2015年,我加入了曲靖市杨关所名师工作室,带领10位年轻教师组成了东关小学研训站,和全市其余9个研训站共100位老师阅读经典、聚焦热点、打磨课堂、研究课题、撰写论文、提炼思想、反思总结。三年以来,我和团队的教育理论知识增长了,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了。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我申报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在学校带领年级组、学科组进行校本研究,忙碌着、收获着、幸福着。
在组织中沉浸和求索
培训共成长。2016年,我参加了云南省国培项目,从聆听专家讲座,构建主题课程,到展示成果,送教下乡。我先后到麒麟区各乡镇、各街道送教12次,提供了8次讲座,2节示范课,给4000多人培训。我还参加了曲靖市精准扶贫活动、名师大篷车送教活动、麒麟区教师培训,给更多地区、更多的教师带去了经典课例、精彩讲座和成长感悟。
学习促提高。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在工作中,我争取各种机会参加学习、拜师。这次,参加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五期培训学习,在阅读经典书籍时,我边读边问,边读边查,边读边思,在书本中学习;在聆听专家讲座时,我边听边悟,边听边记,边听边用;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教育理念,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名校长的管理经验,学习专家型学者精益求精的态度。我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22年来,我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从担任班主任、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工作,到负责学校的教学、党建、校报、后勤、校园文化、工程等多方面工作,再到参与全区、全市的教师培训……一路走来,因忙碌而充实,因付出而感动。
安奈特·布鲁肖说:“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创新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卓越的开始;每天谦虚一点点,就是被接纳的开始。”我沉浸其中,不断求索,因为,我坚信:“为明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我愿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中,不断求索,一直向前!
第五期90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