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血与火的淬炼——读《名人传》有感

发布时间:2021-07-14  点击:

读《名人传》,犹如凝视深渊,犹如直视烈日。这是一部关于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三位钢铁巨匠的抗争史,是一部铁淬炼成钢的感人史。书中给人以启迪的除了三位钢铁巨匠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外,更多的在于他们在逆境中死死扼住命运的喉咙,与命运搏斗而不屈服的伟大气魄。作者罗曼·罗兰正想要通过三位钢铁巨匠的淬炼史,来净化社会中人们浮躁的灵魂,使人们能在血与火中得以淬炼,得以复活。

悲惨的命运

命运本无常,我们却总是在逃离命运的途中,与命运不期而遇。

贝多芬经历两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之殇,渴望美满的爱情与婚姻,却被无情抛弃,深受感情的煎熬。更为致命的是,身为音乐家的他失去听觉,命运之悲惨,心如刀绞之痛可想而知,一支支毒箭无情地射入他的内心,射向他的灵魂。

米开朗琪罗,一个天才的雕塑家,一波三折的人生总是逃不过命运的安排,被贵族指使,做着自己极不情愿的事,命运却好像注定他只能在别人的干涉中一直替别人干活,心灵上所受的折磨和奴隶般无休止的劳作,使他的身心饱受摧残,对他而言生命如同炼狱。

列夫·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当过志愿兵,曾多次陷入困境,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的立场,决心去创造一个乌托邦,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是遥不可及,他的梦想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破灭了。

血与火的淬炼

在命运之血中,在命运之火中,面对这命运之矛,我们要么成魔成幻,要么成佛成钢。

贝多芬被爱情和音乐无情地抛弃,面对痛苦,他想到自杀。然而,在死亡的边缘,他没有选择放弃人生、放弃音乐,相反,他选择了偏执和坚毅,很多代表作都是他在失聪后创作出来的,如摄人心魄的《英雄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在无声的世界里,贝多芬用牙咬着木棒,抵着钢琴,用骨传导的方式听着声音,他的双手如轻盈的蝴蝶在黑白琴键上飞舞,虽已满头大汗却毅然坚持,手弹热了,就浸入冷水后再接着弹,每一个音符都是对命运不公的反抗。他敲击的不是琴键,而是对悲惨命运的有力回击,他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得虽然颠簸,却一步一步踩出了坚实的脚印,这正是对人生的不抛弃、不放弃。

米开朗琪罗的一生都在为雕塑而奋斗,他并没有因为教皇的压迫而放弃反抗,而是把他内心的情感全部注入作品中,一凿子,一凿子……凿出的是他对自由和未来的渴望,是他对现实的讽刺和反抗。

列夫·托尔斯泰本可衣食无忧地生活,但他却拒绝平庸,与现实抗争,寻求真理。晚年的他过上了简朴的平民生活,决心做一个作茧自缚,而后破茧成蝶的人。一个离家出走的老翁,一个选择颠沛流离,去教化社会的英雄。他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思考,社会矛盾在哪里,他便将真理带到哪里,即使前路迷惘、内心矛盾,他也依旧向阳而去,追寻着真理。

浴火而重生

飞蛾扑火,凤凰涅槃,破茧成蝶。在逆境中成就伟大,在磨难中铸造辉煌。

贝多芬在音乐上的成就无比辉煌,其精神更显伟大。他是个不幸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但他却把欢乐给予世界。他那执着的信念是从不屈服,他用他一生的痛苦,换来的是一生的传奇。

米开朗琪罗在束缚中,通过精湛的雕刻艺术,化悲剧为宏伟壮丽,他用切身的感染力雕刻着人生,磨励着心性,他用生命雕刻出的是不朽的传奇。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他始终保持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他并未放纵而迷失自我,反而选择了自觉,在信念中得以“复活”。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被钉在十字架上痛苦的灵魂,将于何处安放?磨历后,方知归途;炼狱后,方知灵魂安放何处。命运的安排是血与火的淬炼,是选择梦想破灭后的消亡,还是在血火中百炼成钢后的复活。三位钢铁巨匠选择了抗争,选择了飞蛾扑火向光明前行,尽管身心被灼伤,体无完肤,甚至灵魂有所残缺。但作茧自缚,方能破茧成蝶;飞蛾扑火,方可向阳而生;凤凰涅槃,方会欲火重生。



第五期82班供稿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办公室
地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