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开放胸怀 拥抱教育——读《重新定义学校》心得

发布时间:2021-10-22  点击:

最近学习了《重新定义学校》这本书,书中李希贵校长梳理了2012年至2016年大胆改革的实践经验,用详实的行动报告向我们展示了北京十一学校新学校行动研究的宏伟图景和重新定义学校的实践。

4000多位学生就有4000多张课表,他们面对近300种可选择的课程,形成了1300个教学班,多么惊人的数字呀!这样的学校形态怎样管理?用管理的老方法肯定束手无策。李希贵校长认为,这样的学校只能靠领导。通过领导力,使每一个头脑都显现出智慧,使每个领域都有一批精英骨干在发挥着持续的感染力。当一所学校不再是通过一个脑袋、一种想法来管理的时候,才会有希望。十一学校通过建设“绿化课程链”,使学校课程从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具有生长性,更加适应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学习《重新定义学校》这本书后,我的教育观产生了变化,下面就来谈谈这种变化将如何帮助我成为更好的教育者:

一、站在服务角度,追求教学本质

在几年前的学校教师会上我们校长说了一句话:“教育不再是良心活,而是服务业,我们教师就是服务员”,当时会场哗然大笑。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么就成了服务员,可能有的人还接受不了这个名称,但仔细一想,可不就是一个服务员吗?这让我想起了曾教过的第一届学生,我问同学们以后想干嘛?很多同学都说想当科学家、探险家、工程师之类的,班里一个很漂亮、学习很好的学生说:“我长大后要当一个服务员。”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为了缓和气氛、维护她的自尊心,我问她为什么想做一个服务员?她的回答是:“服务员有很多种呀,当一个医生给人看病是在服务别人,为国家设计新产品也是服务于祖国和人民,我能为其他人服务,便是幸福。”听了这个9岁孩子的话,同学们沉默了,都向她投以赞许的目光。我的内心也深受触动。作为老师,我们就是服务员,是服务于人的成长、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服务员。教师是一个了不起的职业,校长是师生的最高服务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用心”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更应该研究怎么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课程是学校的产品,教师是开发者

如果以前问我学校的产品是什么?我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出是“学生”,但读了这本书后我认识到“课程”才是学校的产品。好比在市场中,我们是开发者,我们开发出课程,学生是顾客。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就得开发什么样的产品,这样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适应市场社会。

三、不要把学生培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教育应该是“科学种田”而非“标准化生产”。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趋同,而应该是认同(对学生差异的认同)。我们如果不重视“孩子之间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也都不同”这一身心发展特征,就会把学校当成工厂,学生变成流水线上的产品。所以教育者应“因材施教”,以学生兴趣为原点,以学生人格健全,个性化发展为中心,围绕把学生唤醒,并培养成更好的自己为核心来研究每一科的课程价值。

四、实现平等的教育

传统的教育模式里体现的是“师道尊严”,学生更多时候是被动接受。《重新定义学校》这本书里倡导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充分尊重学生。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真正去感受每一名学生的处境,了解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无论在课程设置、过程组织和结果评价上都以个体差异为基础,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扬长”,通过交流了解,引导学生“补短”,最终努力实现以扬长为前提的全面发展。在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真正达到“学生乐学,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最佳结果。


(第六期101班供稿)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办公室
地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