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陶西平先生的著作《沉浸于求索之中》,其中有几句经典的话在我心中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我们为何沉浸?因为我们对教育爱得深沉。”“我们求索什么?我们求索更好的教育。”“世界上没有理想的教育,但是有教育的理想。”
当前教育,“五育”失衡,表现为“偏重智育,疏忽德育,弱化体育,抑制美育,缺失劳动教育”。如何扭转“五育”失衡的现状,如何实现“五育”融合最大化。教育部对准“五育并举、五育共进、五育共融”体系中的短板弱项,精准发力。于是,“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相继出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思考:在“双减”背景下,我们为何沉浸?因为我们要换一种眼光看教育。我们求索什么?我们求索换一种思路做教育。那如何看待“双减”?如何在“双减”背景下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理想?下面,谈谈《沉浸于求索之中》给我的启发。
一、“双减”减的是学生的负担,增的是学校的管理实效
(一)学校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理念决定行动,思想决定方向。学校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研究质量,让日常教学回归学校、回归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对孩子的吸引力,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校要优化教育教学管理
1.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不得提高教学难度、不得加快教学进度;摒弃题海战术、频繁考试等做法。做好备、讲、批、辅、测等教学常规的督导工作。
2.把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融合,做到研训一体。树立以“课题研究撬动课堂,科研与教研融合,教研服务于教学”的理念,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立足校本培训,聚焦课堂,实现以“研”促“教”的实效。学校加大教师研训力度,开展经典阅读,给老师的教学实践注入理论指导;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教师专业培养分梯队、分层次;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研训方式,每次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级别选派合适梯队的老师外出培训;校本培训聘请省、市、区级教研员到校开展专家引领同课异构教研;在备课组开展师带徒常态课教研,发挥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学校要改进教育评价方式
“双减”政策落实得好不好,关键看教育评价。社会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学校以分数评价学生,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学校要根除“唯升学论”“唯分数论”的痼疾,建立和“五育并举”相配套的教育评价机制,淡化分数观念,重视学生综合素养评价。
二、“双减”减的是学生的负担,增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堂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教师要精心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堂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根据学情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提高听课效率;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深度钻研教材,精准聚焦目标,巧妙设计活动,科学合理实施,理性综合评价,根据当天教学内容优化作业设计。作业是学习中必须的训练方式,是否成为“负担”,关键看“方式”是否正确。设计作业,要瞄准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适量作业。
三、“双减”减的是学生的负担,增的是父母的责任
正如陶西平先生所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双减”的实行,无疑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家长应尽快转变思想,全力配合学校,助力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减轻学业负担,不代表减去父母的责任,它更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我认为,一个对孩子真正负责任的家长必须真正参与到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事业中。多年后有出息的孩子大多来自配合老师的家庭、兴趣广泛的家庭、热爱读书的家庭、喜欢运动的家庭、用心陪伴的家庭、遵守规则的家庭、爱做家务的家庭。让家长做好孩子校外的终身老师,让家里的书房成为孩子最好的培训班。
总之,“双减”背景下,需要我们换一种眼光看教育,换一种思路做教育。“双减”减少的是学生的负担,不能减少学校的管理实效,也不能减少老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不能减少家长的责任。
第六期116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