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浅谈历史对当今社会的几点意义——读《国史大纲》有感

发布时间:2021-11-17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深感传道解惑责任重大和历史专业知识的匮乏。拜读钱穆先生巨著《国史大纲》以后,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在白云教授系统专业的导读中,我了解了钱穆大师的生平,学习了《国史大纲》的基本内容。其中“引论”部分堪称本书灵魂,给予我极大的收获,在专业知识和历史情感上都有极大的提升。惟知之深,故爱之切,这使我对我国历史也充满脉脉温情、深深敬意以及满满的自信,以下是我对历史意义的几点浅薄认识。

一、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巍巍华夏,泱泱大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走在世界前列。辽阔的疆域,发达的自然经济,先进的政治文明,恢弘灿烂的思想文化,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先进科技……盛世王朝留下恢弘的气势和霸气的宣言,无不在鼓舞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壮哉!伟哉!我骄傲、自豪,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唐太宗难过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王朝更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主要特征,历代统治者和史学家都在总结研究。钱穆先生认为,历史随时代变迁而改写,历史演进明白示人,寻找、发现复杂问题,要承弊通变,以弊为依据求发展。历代王朝初创,统治集团都会总结前代王朝覆灭的原因,以史为鉴,施行正确合理得民心的治国方略和措施,以巩固统治。施行仁政,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等。

钱穆先生《国史大纲》引论中说:“若一民族对其已往历史无所了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专家教授责任重大,可以说得上是“为往圣继绝学”。所以对于历史学家而言,历代王朝兴衰更替,深入探究其背景(原因)、过程、特征、结果,辩证分析寻找规律,得出观点和结论,有利于推动历史研究的进步发展,通古而知今。

三、可以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马克思哲学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发展必然推动社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进步。井田制崩溃,分封制逐步瓦解,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中国开始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历史学科综合性很强,人类过去的活动都可以成为历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科技、宗教、社会生活等如是。就单一某一领域学科,也是日积月累形成历史,鉴古而知今,总结学科研究中的得失优劣,发展规律,研判主攻方向和关键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研究确实起到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作用。历史研究对象是客观真实存在的,所以历史研究必须是务实求真的。历史研究的方法,要查阅文献、考古研究、文物佐证、人物佐证,是严谨的,要调查研究论证,这和很多自然科学学科研究方法相通,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四、可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华文化是一种博大精深、以文化人的文化。不仅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而且可以推动古代教育事业发展。

春秋晚期,孔子开创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学术下移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的发展,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学术自由,诸子百家对大争之世提出改造社会的见解和办法。西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确立了官方正统思想地位。太学、地方郡国学、国子监、书院、科举等一系列教育机构和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国史大纲》中春秋时期,文化状态提升到了贵族文化,重和平、守信义,外交上文雅风流。儒家的伦理道德中礼、义、仁、智、信观念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完成今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论语》中提到“君子不器,重在修德”。古代对人才的要求以德行为先,历代王朝以孝治天下,都体现出德育的重要性。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中的德育是第一位的。

我的工作单位会泽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依托文庙办学,传承儒家文化,结合仁、义、礼、智、信来教育学生,培养其优良的道德品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是孔子文化节,十八岁成人礼(类似于古代冠礼)。除此之外,宿舍楼前的二十四孝、七十二贤树、省林、梦园、榜园等,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学生。

综上所述,读钱穆先生《国史大纲》,再一次提升了我的历史专业素养,熏陶了我的教育情怀。让我更加细致深入地了解我们民族国家的历史,增强文化自信。我相信,若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如钱穆先生一样,对本国历史必有所知,必有一种脉脉的温情,深深的敬意,满满的自信。


第六期109班供稿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办公室
地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