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从自然教育思想中看“幼小衔接”——读《爱弥儿》有感

发布时间:2021-12-03  点击:

读《爱弥儿》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要让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身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认为自然教育就是要以儿童为中心,办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书中的“自然”并不是广义上的自然界,而是指事物按其内部的规律发展变化,不受外界干预的意思,自然教育思想也就可以解释为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的教育。孩子3岁上幼儿园,6岁上小学,其实就是从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来划分的。我将围绕“幼小衔接”这个话题来谈谈我对自然教育的理解。

“幼小衔接”是一个家长高度关注的话题,如何让孩子们顺利从大班过渡到小学,这个问题正考验着幼儿教师。众所周知,教育部曾多次就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发文,然而还是有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仍然开设算术、写字、拼音等课程。除此之外,在“双减”之前一些幼小衔接培训班也办得火热。我认为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枯燥的知识技能训练,这样不但剥夺了儿童愉快的童年,而且儿童的学习兴趣也被大大削弱,所以在幼儿园中开设小学化课程是违背自然思想教育的。

一、“自然的教育”是适应儿童生理、心理的本能的教育

孩子在3至6岁这个年龄段,大脑、身体、骨骼都在迅速发展,我国2012年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每个年龄段孩子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发展目标作出了详细说明,为幼儿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和建议。《指南》强调了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比如,写字是一种极为精细的技能,要求手、脑、眼协作配合,对于不到6岁的孩子来说,要正确地完成这一复杂的过程是极为困难的。而且,孩子手部肌肉不发达,动作也比较笨拙,过早练习写字,很容易疲劳或造成手指骨节畸形。所以,杜绝小学化才是真正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

二、“人的教育”就是教师、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责,开展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活动就是促进孩子自然发展的教育。学习并非只有坐在桌子上,拿着纸和笔才叫学习。在幼儿教育阶段更多的是通过游戏激发孩子们自主学习。游戏,是儿童生命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它既符合儿童的天性,又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开展游戏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爱好,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进一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学习能力、丰富审美情感,形成感受美、表现美的乐趣。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当好孩子们的支持者、引导者。

其次,教师除了教育孩子之外,还需要将正确的教育思想传授给家长。家长教育思想相对于教师来说是较少的,所以才会出现提前教授小学知识的现象。在这个时候,教师需要承担起教育家长的责任,同时利用好社会资源,形成园、家、社会的教育合力。

在幼儿园,幼小衔接并不是大班才开始,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将贯穿三年。例如从小班绘画中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指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坐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从小班培养孩子们的时间观念,并逐年增加自我时间管理要求,到大班后孩子们都能8点前准时到校;从小班培养孩子们的生活习惯,收拾玩具、整理衣物、叠被子、清理桌面等,并且会主动帮助同伴和老师,做班级中的小主人。当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后,进入小学他们也将逐步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和作业习惯。所以,人的教育就是孩子内在发展的助燃剂,促进每个阶段的孩子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事物的教育”就是指在环境中所获取的经验

孩子们到了大班,幼儿园会组织参观小学,在参观前我们会开展一次“我心中的小学”的活动,孩子们带着期待和疑问走进小学,用行动去找寻自己心中的答案。卢梭说:“实行胜于口训。”带着思考去找寻的答案无疑是最为真实的,孩子们通过参观获取的经验也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读懂孩子,开展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课程,让孩子尽情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孩子们进入小学打好习惯基础。带领儿童在自然中主动思考、大胆探索,激发学习兴趣,为未来学习唤醒内驱力。相信三年的用心陪伴,将为孩子们开启下一段崭新的学习之旅打下坚实基础。


第六期117班供稿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办公室
地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