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留白人生——读《边城》有感

发布时间:2022-06-30  点击:

花开三月,再次拜读沈从文先生最负盛名的著作《边城》,这对年过不惑的我来说又有一番新的感悟。青年时代的我无论是读该书原著或看影视作品,都感觉《边城》是一部充满人生无奈的悲剧文学,对书中主人公的现在与未来都意难平的同时,也对本书能入选 20 世纪中文小说 100 强感到十分疑惑。

而现在,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 特别在经过导读老师的指导,以及与同学的交流讨论后,我感受到,沈从文先生通过文章想要传达的“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中除了心向往之的人性意味之外,更有“留白” 的意趣在其中。

二十岁时,作为美术专业毕业生的我,其实应是熟知留白的,它广泛应用在书画、文学、戏剧等领域。特别在中国水墨画中,留白是一种表达意境的独特的绘画技巧,它留给每位观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每位观画者对画作的留白部分都会有自己不一样的解读,这正是赏画趣味所在。

《边城》中也如水墨画一般用的手法为读者构建了一种意境。书中在描写翠翠对傩送的情感方面, 着墨委婉,这样的留白一方面体现了十三四岁情窦初开的翠翠内心情感的稚拙,另一方面又让读者对两人的未来产生进一步的期待和联想;翠翠和爷爷多次的对话都没有说尽,以致爷不了解翠翠的真实想法而再三试探傩送的真心,导致两人姻缘难成,这样的留白对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较大作用,也更容易让读者对祖孙的未来心生牵挂;文章最重要的留白是在结尾处,除“爷爷”这一角色之外,所有的人物都还在面对着未来的生活,没有确定的结局:白塔坍塌了又得以重建、老摆渡人离去又有新一代替上、“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每一次失去的又再得到,但得到的却不再是“原来的”,还有想要却还没有得到的……小说的结局让人浮想联翩。在交流的过程中,同期学友们都基于对书本内容的解读、对书中人物的理解,结合自己的认知和性格倾向,表达了各异的看法。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对于自己和读者发出的一种高明的人生拷问:面对变数和未知你是什么态度?

四十岁时,作为《边城》读者的我, 对“留白”有了更深的感悟。文学作品中的“留白”促进我对书中开放的情节产生只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和构想,读书的目的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要对自己现实的生活形成有益的指导。

《边城》中的“留白”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作品的高度,生活中“留白” 则承载着生活真实的一面。

中国古语有云:“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现代西方心理学中也有“留白效应”这一理论。我们的真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性,我们在向着目标行进的过程中要面对无限的可能,《边城》告诉我们,不恰当的“留白”, 会导致失误;我们要坦然接受“留白”, 客观看待“达不到”和“不圆满”, 只有当不执念于某一目标时,才可能发现更多达到目标的路径;我们更要学会“留白”,工作和生活中用恰当的劳逸结合为自己“减负”,管理中为自己或别人留有发挥自我才干的空间,形成决策时,预留还转与应急的余地……这样人生才会更加和谐,才能成全生活中真实的自在。

时代不断发展,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浮华世态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发出“自己为什么越来越不快乐” 的疑问,我想,那应是对于“纯粹” 人性的思考和对于“率真”人格的诠释略显单薄的结果,物质是追求不尽的,这时候的我们更是需要以“留白” 的人生态度面对工作与生活,做事做人留有余地,让自己和他人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

所以,“留白”是一种高级的生活智慧,也是《边城》于我最深的感触, 更是自己今后需要不断努力探索和践行的方向!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办公室
地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