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贴切:“既来之,则安之。”我们怀着对培训的新鲜、对家人的不舍、对大学时光的回味,满怀期待地来到了云南师范大学。短短时间用“安之”精神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时代——学生时代。
此刻,我仿佛真是一名学生,一名专心读书的学生,一名努力搞好班集体的班委,一名云南师范大学的学生。我们有了一个班级——66班,一个新的班集体就好比刚刚集结的战斗队伍,没有统一的目标,彼此还没有情感的关联,没有默契,战斗力等同于单兵作战。短短几周,是交流、讨论、活动,让大家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整体,彼此有了凝聚力。

一个集体光有感情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强大的国家与民族必有其引以为傲的民族精神;一个成功的企业必有其充满魅力的企业文化。同样,一个班级,必须要有一种文化来引导同学们共同前进,作为同学们默认的参加集体生活的共同准则。只有这样,一个班级才可以正常而高效地运作,才有可能凝聚集体之力走向优秀。
就这样,66班的班级文化——种子文化应运而生。66班力求通过本次培训储备能量,能破土绽放、也甘为人梯,能做栋梁、也能傲然屹立于社会,任凭风吹雨打。谈起“种子”,想起了一路走来,各专家、老师们的讲解,并从其中获得感悟。项目办举行读书交流活动,是想通过阅读从中获得知识,与作者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对话,和作者成为朋友。让我们能够认清自己,了解伟大作家的思想,使我们的思想能够跨越时空地域的限制,在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自由穿梭驰骋。甚至是从书中、讲座中产生出自己思想的火花和创作的冲动。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让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把思想作为种子传播到各地,能在孩子心里、在学校之中生根发芽,把所学到的知识、思想、感悟传播到学校、本土。让乡村教育能在本土得以发展,教育能在中国得以发展。这即是我们66班所提倡的“种子文化”。
另外图标是蕴含文化最好的解释,“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精神诠释行动”,66班班徽以“种子”为中心图案,圈内图案是以双手构成数字“66”,象征着66班大集体共同呵护种子成长。外圈代表圆满、收获,希望全体学员结业之时能实现心中的理想,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坚守,幼小的种子终将成为参天大树。
班级需要以行动来传达文化理念,以一定的外在形式来影响班级氛围,使同学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理念,最终将该理念根植于同学们的思想之中,至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集体正式诞生。而作为刚起步的班级,我们这个时期的活动需要把供同学们交流的平台搭建好,故此我们展开自由读书、读书讨论、读书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在各种书籍中穿梭,带着自己独有的感悟,内化成思想,把这一思想传播到各地生根、发芽、成长。
第四期66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