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

以问题导向为引领 构建切实可行的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0-12-31  点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处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迫使我们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以此更好地服务于工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今年有幸参加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四期培训,聆听众多优秀专家的讲座,接受导读专家的指引,对我来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填补了我教育方面的诸多空白。在此还要特别感谢茶世俊博士的谆谆教导,亲自到我们班进行专题指导,引导我们如何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一、以问题为导向,设立要实现的目标

通过茶世俊博士的指导,我们明白了应如何形成可实施的教育思想。首先要深入研究学校存在的问题,让学员们提出问题并记录下来,形成问题清单;再对问题清单进行整理和分类罗列;最后要对问题清单中的各项设立目标,在不断改善学校存在的问题中,向着目标前进。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也可以借助专家介绍的好的方法和措施,所有的理论和措施必须服务于目标的完成,以问题为导向的改进方法毫无疑问是非常科学的,以问题为导向才能不迷失方向,更好地利用好各种资源,实现目标的整合,同时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设定工作方案,可以借助专家们好的方法,以此为鉴寻求方向,但借鉴专家们的具体方案时,也要考虑学校当地的情况,因为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有很大的差距,应该把专家好的方案结合自己的学校实际进行加工处理,让专家们的方案落地生根。如云南师大附小周群校长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愿景是“好好做个人”。这一愿景不是难于理解的哲理,而是通俗易懂的育人宗旨。结合周群校长文化建设方案的启示,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也可以制定让人清晰明了的愿景,这样更能让社会和学生有效结合,真正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为什么不能全部照搬周群校长所在学校的育人愿景,就是因为自身学校的各种资源有很大的差异,只有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制定愿景,所有外部和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才能最大化地实现制定的目标。



三、在教学工作中实践和反思,形成教育思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一定要经过不断实践及反思才能切合实际。工作方案制定后必须去开展和落实,并且定期对实践的情况进行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深入思考,在过程反馈中发现问题,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这一过程虽然充满着很多曲折,但也将会引起自己一系列的思考,并且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更好地引领自己去开展教育工作。

总之,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最初是以问题为导向,再在具体的实践反思中形成。教育思想并不是空洞的理论,它的形成和实践反思密不可分。在教育工作中,要用思想指导行动,用行动取得的成果验证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更好地培养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


第四期75班供稿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办公室
地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