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败”,教育,亦然。在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勇攀教改潮头,扎根中国大地,立足本土实际,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 “必答题”。作为一名基层的校长,只有具有国际视野,胸怀格局,善谋全局,方能真正地经营好百姓托付的“一亩三分地”,也才能托举明天,育人成真人,为国育俊杰。
一、世界在变,应高瞻远瞩思考,顺势而为
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社会治理体系,还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呼唤着新的教育模式,培养今日之学生、明日之人才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我们在时代的潮头该干些什么呢?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我们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台,但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掌握话筒。”是的,只有教育与强大的国力相匹配才是真正的强,而真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我们才能把话语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论是1.0版本的“双基”,还是2.0版本的“三维目标”,亦或是3.0版本的“核心素养”的落实,无不彰显着泱泱大国逐步走向教育强国的决心,昭示着我们成为教育强国的必然。我们一直在前行——从识字、算术到聚焦学习环境,新的教学方法;从教师主导到儿童中心,孩童立场;从“旧教室”到“新学堂”;从教育失衡到教育均衡发展,再到优质均衡,公平质优……点滴与方寸之间,无不是我们顺势而为,拥抱世界、拥抱未来的责任与担当。无论是总书记提出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都离不开教育的强劲助力,而总书记更是站在着眼全球,着眼千秋,着眼未来的立场,高屋建瓴地提出新时代的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正是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全新诠释与发展。
二、扎根泥土,要脚踏实地奋进,革故鼎新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真正走进中国是1904年,以《奏定学堂章程》为发端,百余年间几经波折,几经改弦易辙,并在1978年以后才真正地扎根中国大地,老树又见新芽。此后的40年里,我们究竟取得了多大成就?解决了中国数以亿计的文盲、半文盲,国民教育水平全面提升,穷国办成了大教育。从普六、普九、两基国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再到优质均衡,哪一项成果不是深耕中华大地结出来的累累硕果?哪一项举措不是找准教育的堵点、痛点,以项目引领教育改革?哪一次鼎新,不是抱着壮士断腕的果决与勇气?
有人说,世界最永恒的东西就是“变”。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我等普通一师,一校之长,该做何思考,做什么样的教育呢?这正是彰显教育智慧与教育格局的时候。教育变革该去哪?是着眼书本、技能,还是培养“体魄野蛮,人格健全,精神自由”的完全之人、自由之人、幸福之人?教育变革是从今日起主动拥抱,主动融入,主动鼎新,以今日之力,布未来之局,还是迫于压力,不得不变,不可不变之时才后知后觉?我们该建设怎样的学校?是“教书场”还是“新学堂”,是“以考定教,评价驱动”,还是“以学定教,以学定评”?教师职业发展路在何方?是“职称评定,考核督促”还是“授之以渔,事业感召”,是压迫感,无力感的粗狂管理,还是与认同感,幸福感同在的科学治理?
我想,改革开放40年来的辉煌成就告诉我们,我们能扎根中国大地“穷国办成大教育”,我们也能在中国大地办“富”教育,富在思想,勇于改革;富在文化,自信昂扬;富在未来,从心出发。
让我们这一群扎根泥土的农村小学校长,化身为一粒种子,和我们可爱的孩子们一起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教育故事。
第四期67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