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日,我被特聘到普洱市墨江县景星镇挖墨小学担任双语教师。到挖墨小学工作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锲而不舍地追求着我的崇高理想。工作中,我脚踏实地、勤奋上进;教学中,我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生活中,我谦逊坦诚、热情大方……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也是受人尊敬的代名词,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注定了要燃烧自己,把“光明”奉献给世人。
爱岗敬业,勇挑重担。2008年10月,我被分配到景星镇挖墨小学,这里是景星镇布朗族最集中的村落。这里山高路远,有人曾用“挖墨山水断今古”的彷徨诗句形容过它。据说被分配到这里的外民族老师,总会有种“浸润之谮,肤受之愬”的难言之痛。当时挖墨小学共有两个班级,分别是一年级和三年级,共有学生56人。仅有一名老教师在这里工作。这位老教师虽然年高德劭,但因年老体衰,精力不济,对于做好56个孩子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虽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教育责任精神,还是难以扭转布朗族孩子们因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造成退学、辍学的无奈现象。我主动和学校领导联系,向领导表明了自己的工作想法和态度,请求担任挖墨小学两个年级的班主任工作,认真学习新的课程理念,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我每天提前来到教室,指导学生早读。晚上备课,批改作业一直到深夜。
刻苦钻研,严谨治学。“我苦点算不了什么,只要学生过得快乐,我就高兴。”这是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教学是一项科学和艺术融为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依靠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课前,我总是精心准备,查阅资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和“马虎之仗”。教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每节新课的导入,我都会从生活中有趣并常见的现象入手,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并主动到别的学校观摩;积极熟悉教师业务,周末,我孜孜不倦地查阅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以提高自己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营造特长氛围,激发特长培养意识。2008至2009一学年下来,两个班级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0月,景星镇政府举行“国庆文艺汇演”,我结合布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自编自导了舞蹈《布朗小调》,带领学生参加国庆汇演,荣获二等奖。据说这是挖墨布朗族第一次出山获奖,当我回到挖墨小学时,我甚至受到了布朗族人民英雄般的礼遇,那一刻,我为自己、为学生、为布朗族深感骄傲之余,也感受到了教育工作是一条充满挑战和精彩的道路。
听党指挥,服务学生。2010年,由于学校没有新的老师进来,也正值撤班并校的关键时期。挖墨小学以前也曾投入过撤班并校的浪潮中,但由于沟通理解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撤班并校一次次无疾而终。于是,我一方面积极响应政府、学校的号召,认真领会政府、学校撤班并校的蓝图理念,明确集中办学的必要性与大局性;另一方面,我积极走家串户,聆听百姓不愿撤班并校的心声。通过走访,我了解到,百姓不愿意撤班并校的主要原因:首先孩子离家太远,不方便照顾;其次,路途太远,孩子回家辛苦。于是,我耐心地挨家挨户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灌输给当地人民,让他们认识到这是教育事业的一项美好规划,并让他们了解国家教育部门对布朗族这个特殊人群的特殊帮扶政策,以及学校对布朗族孩子制定出来的一些特别照顾措施,保证让孩子们在学校住得安心,让家长在家里放心。就这样,在我的努力和布朗族人民的觉醒、支持下,地处偏远、落后的挖墨小学终于在2010年9月14日成功撤班并校,与村小合为一家。
由于我出色的教学业绩,撤班并校的同月,我还被聘为太和村小校长。这一学年中,我认真履行好自己的“校长”职能,带领全村三个班,在2010至2011年学年度的期末统测中,全都上榜进入全县三甲,其中,二年级获一等奖。而自己在管理好学校的同时,也积极做好学校的宣传工作,在2011年“六一”儿童节上,我积极与政府、上级学校沟通,积极联系墨江电视台、宣传部,把太和村小的“六一”文艺汇演拍摄剪辑。第一次破天荒地让一个村小学有了在电视台播放露脸的机会。同年,我还积极配合政府、学校,认真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太和村小学成功撤并到了景星镇中心完小;现在,乡亲们见到我,都会由衷地赞美一句:“好校长!”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的培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都愿意和我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全班学生都把我当成他们的好朋友、好哥哥。
2011年9月,我到了景星镇中心小学任教,同时协助学校行政在办公室工作;在新的工作环境,担任新的工作任务,我和同事友好相处,积极配合好学校领导的工作,有效协调好周边各站、所、院、校等单位工作;2012年11月,我被推选为景星镇小学工会主席,并成为了全县教育系统最年轻的工会主席。
现担任景星镇小学教学副校长,景星镇团委副书记,景星镇纪委委员;景星镇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主任,景星镇脱贫攻坚太和村组长;今天,我站在教育的舞台,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情,那就是引领着全镇的小学教师,服务人民,听党指挥,培养无数为人之父、为人之母的下一代,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我选择了布朗山寨作为青春的背景,选择了墨江县景星镇作为年轻的底色。我用爱心和激情点燃大山孩子的希望,用胸襟与品格铸就了乡村教育的品质,用顽强和梦想诠释了青春的别样内涵——乐为人梯,甘于清苦,勇于奉献。我有一个可爱而亲切的名字——墨江县景星镇小学特岗教师。
第四期76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