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学习一月有余,在经典著作和名家讲座的陪伴下,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我们的精神受到了洗礼,我们的思想在一点点进步。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不禁叩问自己:一线的乡村教育工作者,做好乡村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乡村教育到底缺什么?
“面对教育,我们的态度是要把教育当作一种情怀来做。”俞敏洪老师的良言道出了我久觅的教育真谛,那就是——教育即是一种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灵状态,一种为他人、为社会、为民族甘愿奉献的心灵境界,是一种对教育的责任和担当。在这种责任和担当里,教育者内心会不自觉地萌生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宽容,对孩子的耐心和理解。

回顾我的教书生涯,有苦有泪也有感动,有沮丧有失败也有成就,但我从没有后悔,因为我的身边有一个又一个的好榜样。
我工作的学校是山区半寄宿制小学。在这里,老师们日常的工作便是师爱与师德最朴实的写照。在这里,你能看到一个教师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九点半,为孩子们洗漱、准备早餐、上课、监督午睡到晚睡的操劳;你也能看到一个教师,除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之外,还肩负着“父亲”“母亲”的职责,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别人家孩子的那份无私;你还能看到课余时间一个老师忘我地为后进生免费“开小灶”,不计较得失却常常被急得暴跳如雷的那份纯真……这些,都是乡间最真挚、最朴实的爱。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在用真心、以真爱浇灌着这个有爱的大家庭。
可能是半夜一、两点,也可能是清晨五、六点,老师的宿舍门被敲得“咚咚”响,睡意朦胧的女老师本来是胆小的,此时她果断地打开门,去接待来求助的孩子们。或许是上火的孩子流鼻血了;或许是突然高烧的孩子难受得哭了;又或许是半夜着凉的孩子肚子疼了……还有很多种孩子们身上层出不穷的小问题等待着既是教师又是父母的老师们去处理。
可能是你正在吃饭,也可能是你正在上卫生间,孩子们对你的依赖不分时段更不分场合。他的饭卡掉进了厕所,她的鞋带散了,他的书包坏了,还有那个小小的他尿裤子了……这些妈妈的职责,你得担起,因为他们对你有依赖,有信任,你无法退缩,因为你的心中有责任,有爱,有那一张张纯真的笑颜。
她是一个刚刚毕业的95后,她的班上有个小小的她,总是因为想家不能安心学习。晚上10点多,住校的孩子几乎都熟睡了,一个学生跑来找她,说她带的一名小同学躲在被子里哭,不肯睡觉。这个同样想家的大姐姐老师把这两名学生带到值班室,耐心询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想妈妈。作为一名6岁多的孩子,在家都还在是爸爸妈妈哄着睡,一下子住校不适应,这是很正常的事。这个大姐姐老师耐心地同她谈心、讲道理,在这个姐姐老师耐心劝说和开导下,这名小同学在大同学的带领下安心回去睡觉了。然而,这个同样想家的95后老师自己也是个大孩子,开导了小朋友,却把一份离愁、一份忧伤留给了自己,抬头看看窗外,除了黑还是黑,没有了孩子们的嬉闹欢笑,夜显得格外漫长。

他,是一位工作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对待教学一丝不苟,对待同事和蔼亲切,对待孩子们宽严有度。课堂上,他一丝不苟,严格要求每位学生,孩子们对他几分敬畏,几分惧怕。课余时间,他是慈父,是孩子们的朋友。乒乓球桌前,他和孩子们打得热火朝天,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争着和他过招的学生总是排成长队,这乒乓球里打出了师生间无法言说的默契,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他带的班级,孩子们有困难都来找他:找他借钱,找他问作业,找他谈理想,他的宿舍门口常常门庭若市。三十年如一日,现在的孩子以及孩子们的家长都见证了他的坚持、他的踏实、他的默默奉献,为这山、这校输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就在今年4月份,他退休了。然而,因为学校教师紧缺,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退休不退岗,依然无偿坚守在教育一线,为学校的正常运转发光发热,这份热爱与坚守,不正是师德的践行吗?
还有他们,都是工作十多年的老教师了,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对待学生关爱有加。他们携家带口,以校为家。他们不是不懂规定,那是出于本能的爱,当班上孩子感冒了,总是热情地给孩子吃退热片;孩子手划破了,总是拿出创可贴就给贴上;天气变了,总是拿出自己孩子的衣服就直接送给小同学了。每个周末回家,除了给自己的孩子带好吃的,还会为班级孩子储备各种食品。班级孩子以背书背得好、听课认真、作业完成认真的名义,总能在老师这里兑换心爱的小食品,孩子们的笑颜里闪现的是爱,是幸福,又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教书简单,教育不简单,在山区任教尤其不简单,每个人的肩膀上扛起的是一份责任,一份教书育人的重任。每一天,每一分钟,每一位老师都在以爱的名义,以德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最平凡的岗位上熠熠发光! 用大爱做小事,他们是教育事业最真实的写照。真正发自心底的师德绝非来自外界的灌输,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里,老师们渐渐用心感悟出了师德的真谛。师德固然有可歌可泣的典型案例,但更多的表现却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滋养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回忆过往,内心激动不己,荧幕上最美乡村教师名不虚传,他们如各村的风光一样,美得自然,美得纯朴,美得原汁原味,芳香醉人,他们燃烧自己的能量点亮了学生的梦想,陪着学生成长,他们的确是最美的乡村教师,让我们沉醉于每个故事中一点一滴地感动。然而,现实中的同事们,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更令我终身难忘,那是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生命中最闪亮的光束。
不论是遥远的美丽乡村教师,还是身边默默奉献的同事们,他们的信念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做好教育,一切为了孩子。这些乡村教师,在不同的环境中,却发扬着最伟大的民族精神——无私奉献,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行动正是对教师高尚师爱、师德的最美好的诠释。
我们的坚守源于我们的情怀,更源于内心的爱。在我们看来,每一个乡村孩子都是那么纯净,他们是大山里最灿烂的花骨朵,我要尽心给他们输送养分,静静地等待他们陆陆续续地开放,欣赏他们千姿百态的魅力。我们从不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看着自己的学生一天一天健康成长,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去看外面的世界,我无比欣慰,内心是充盈着幸福的,也感受到了一名乡村教师的乐趣。这就是山村小学教师的大情怀。
第四期77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