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

扎根基层育英才 不负韶华铸师魂

发布时间:2020-12-08  点击:


爱在哪里,教育就在哪里。我非常荣幸,二十三年兢兢业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被评为2020年度省级优秀乡村教师。



2020年9月9日,那是令我终身难忘的一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了云南海埂会堂,来到了“云南省2020年度教师节暨优秀乡村教师奖励活动”现场。在这庄严神圣的会场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活动主题——“教育脱贫展教师风采,五育并举育时代新人”,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省委、省人民政府对乡村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寄予的殷切希望,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随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幕幕往事像潮水般涌上心头,瞬间将我带进了那个属于自己的乡村教育世界。

回首过去的二十三年乡村教育经历,有喜有忧、有笑有泪、酸甜苦辣,一应俱全。从刚刚参加工作立足破烂的教室到如今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从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到如今多媒体班班通的教学手段变革;从一个教师包干一个班所有课程到如今的分科教学;从一开始学生因贫困辍学到如今的“控辍保学”好政策……往事历历在目,回忆触手可及,仿佛就在昨天。

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近几年艰难的控辍保学工作。在“一个都不能少”的政策指引下,学校把控辍保学责任分解到了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头上。于是,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好辍学学生的劝返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掏空心思,想尽办法,努力让学生返回学校继续接受教育。但事与愿违,那些被劝返回校就读的学生不仅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更差。他们肆无忌惮,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屡次出现“睡课”、捣乱课堂纪律等不良行为。原本良好的班风被他们搅得面目全非,无数老师课前精心备课,进入课堂后却无计可施。当然,我也不例外。有时候,为了上完一节课,竟然需要半节课的时间来整顿学生纪律,令人感到更加崩溃的是,如果再加大管理力度,这些学生就以不读书的消极态度来抵抗我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必将成为一句空话。如何处理“控辍保学”和“提升质量”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参加工作20多年以来最大的一个困惑。



后来,为了解决“控辍保学”与“提升质量”之间的矛盾,我们紧跟学校的步伐,开展了以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办学多元化改革、实施了以“分层+互助”教学法为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久而久之,这不仅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都能充分地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提高自信心,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异步达标,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实现最近发展区的既定目标。由此一来,厌学的学生减少了,学习风气也得到了扭转,有效解决了“控辍保学”与“提升质量”之间的矛盾。



截止到2019年9月,我校取得了适龄人口零辍学的历史最好成绩,教学质量自然也得到了快速提升。2020年,我校初三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就读率达到100%,其中有52.5%的学生升入了普通高中。这就意味着,我们所培养的这些乡村孩子今后至少是个高中学历的劳动者,彻底改变了以往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升入高中就读,甚至部分学生初中未毕业就流入社会的状况,为提升当地国民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做出了乡村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让中小学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难道这不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育质量吗?每当想到这些,我就深深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无限光荣和那份沉甸甸的教育责任。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是不可从头再来的事业。”——这是我从事乡村教育工作以来永恒不变的追求。我将一如既往地怀着对乡村教育事业的这份良心,怀着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怀,继续在乡村教育这片沃土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期78班供稿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办公室
地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