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我是幸运的。二十年的教学生涯,有领导的支持,名师的引领,同伴的互助,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2000年9月,未满十八岁的我毕业于思茅师范学校,带着满腔的热情回到老家,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五年后,我有幸调入了现在所在的学校——普洱市思茅区第三小学,此时的我认为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尽最大的努力教好每一位学生就是我工作的目标。可进入学校两年后,2007年9月我服从学校安排,任教科室主任一职,承担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当时,我对学校发展状况不清楚,对学校老师的基本情况不了解,并且还是本校年龄最小的老师,要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就在我对新岗位的工作一筹莫展时,是您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普洱市教科所小学数学教研员刘梅老师。刘梅老师打算以我校为试点,开展关于小学数学的课题研究,校长告诉我:“你就好好带领学校的老师们跟着刘老师做课题研究吧!”此时,我像找到了救星,一下子兴奋起来,回答校长:“我一定会尽力的。”我成为了刘老师课题组的第一位成员,也是学校课题研究的负责人。
我们首先研究的课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实效性研究》,主要针对如何解读教师用书、分析教材,结合学生认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并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在刘老师的引领下,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课题组的老师们能借助教师用书正确解读、把握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有了这个课题的研究经验,老师们对课题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刘老师带领我们研究第二个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学与教(数与代数)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解决问题中几种常见的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画线段图等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在整个普洱市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各县、各学校的老师都积极申请加入我校的这一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成员由我校的8人增加至20余人,每一期的研究,各校老师都积极申请参与学习,三百多个座位的报告厅总是座无虚席。
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一课题研究成果,刘老师多次带领我校的部分课题组老师到各县、各校进行培训和上展示课,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让全市的老师们能更清楚地掌握这一教学方法,每一节展示课都在学校进行了反复磨课,很多时候为了上好一节课,大家常常研究到深夜,每一节课从设计到课堂教学都得到了刘老师手把手的指导。有这样一位无私而又博学的导师引领我成长,是多么幸运啊!
在刘老师的引领、指导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手段更丰富了,学科素养、教学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2010年10月,我被评为“云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都已成为学校的顶梁柱,也分别被评为普洱市或思茅区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这些荣誉的取得都离不开名师——刘梅老师的专业引领。
虽然近几年我在学校分管的是德育工作,但我始终以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理念来开展德育工作,即每次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重要的事。今年有幸参加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四期的学习,在学习彼特·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时,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只集中精力努力做好一件重要的事。”这是提高管理成效的重要方法,也因为这,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成长历程,让我不禁想起我的恩师。愿她一切好,事事顺!教育的火炬,我们会传好!
第四期69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