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

我和我的孩子们

发布时间:2020-12-08  点击:


我出生在乔后——一个美丽的茶马古道小镇。从我懂事时开始,小镇的一切就印在我的心中:东方高大的罗坪山守护着小镇,清澈见底的玉带河穿镇而过,黑潓江环镇而流,镇上百姓淡然地过着平静的生活。我在小镇上了第一届学前班,上了小学、初中,然后在同龄人羡慕之下走进了大理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又回到乔后小镇教书,曾在小镇的一所山区小学度过了5年教书时光。那时的我带着学生上山捡柴,下河游泳,到三子母箐春游……回忆中那是一段真情岁月。



中师毕业,带着教师梦我回到了小镇,我憧憬着我会遇到怎样的学生,他们可爱吗?他们会怎样欢迎我呢?学校在哪儿?是什么样?校长会是怎样的人?……我是多么向往教书生活啊!甚至有时候,我都迫不及待地想见见我的学校。终于等到通知了,我将到小镇山区的一所希望小学——福和希望小学工作。临开学前几天,我就已经将东西收拾得妥妥贴贴。报到那天,我坐着一辆拖拉机来到了学校,看见大门上“福和希望小学”几个朱红的大字,我激动得想哭,这就是我工作的学校,我的孩子们就在这门内。

福和希望小学是一所受捐赠新建的山区学校。学生来自大树下片、合江、温坡、丰乐几个自然村,周一至周五学生住校,学校里男生多,女生少。白族学生占90%,还有彝族、傈僳族学生。这所学校的孩子普遍较迟入学,五、六年级的部分学生已经有十七、八岁了,当时的我19岁,然而他们却很尊敬老师,见面就主动问好:“阿老师好!”第一次听到时,我觉得这问候好土,问了其他老师才知道这是白族语,意思是:“老师好!”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很亲切,可惜这问候已离我远去。我曾回到学校寻找那未经世的声音,但再也找不到了,于是在记忆中我努力地回想我与那一群孩子们的一切。

“霍尔顿”式教师,胆敢带学生到潓江游泳。学生们家里基本不具备洗澡条件,脖子经常漆黑,孩子们五官长得很精致,有一种天然灵气,可是贫穷却遮盖了他们的美丽。更让我担心的是合江的学生每周五回去都要过潓江,可他们当中会游泳的不多,每年雨季惠江都会涨水,万一回家途中落水多危险,教会他们游泳便是教会他们生存。六月的一个下午是我的语文课,我决心将五年级的学生带到河边。一路上他们很开心,一会儿仰望天空飞翔的小鸟,一会儿追着公路上的汽车跑,几个女生还唱起了白族调。来到河边,我选了水有点深但不急的一段河流作为教学生游泳的好地方。女生害羞不愿游,我没有勉强她们,让她们先看男生游。可不知怎的,刚才还活泼的男生一下安静了下来,尽管在水中的我三番两次叫他们脱衣服下水但没人回应我,站在岸上互相对看着,这样持续了大概三分钟,其中一位男生突然大笑着对我说道:“阿老师,他们裤子脱了就什么都没了!”“哈哈哈……”岸上所有人都大笑起来,我才明白过来,他们当中没人穿得起内裤。这出乎我的意料,贫穷从小陪伴他们,这既是他们的不幸但又是他们的幸运吧!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穷”这笔财富。“那就穿裤子游吧!天晴,游完了坐在石头上晒干就行。”我才说完“噼噼叭叭”男生几乎都跳下水,我赶快到下游去看紧他们,虽然水才齐腰,我还没来得及讲游泳姿势,水仗便开始了,三人一群,五人一队,一时你与我是队友,一时我与你是敌人,水花四溅,笑声四散,偶尔夹杂咳嗽声,一切都是那么快乐。你看他们将害怕得要命的“小阿鹏”举起又轻轻将他落入水中,“楞头”跑上岸高傲地叫女生看他表演跳水,结果失败了,来了个“砸肚皮”,“哈哈哈……”又是一连串的笑声,头顶的蓝天,远处的青山,加上水中的人儿,这是一幅自然天成的美图。

记忆又回到了我的家访。每个月交伙食费的时间又到了,我班有一位同学又没来了,这是他本学期第三次没来上学了,我要到他家看看,我的班一个也不能缺。尽管其他老师告诉我到他家要4、5个小时,我仍与一位老师约定周六上午出发。一路走来汗流浃背,每走一步都告诉自己坚持,心中不免想着:“孩子,你可要坚持读书呀!读书才是你唯一的出路。”终于到了,学生没在家——到地里背粪去了。过了一会儿,他和母亲一块回来了,孩子满头是汗,见我们一句话也不说。母亲热情地招呼我们,说是要捏鸡蛋小汤圆给我们吃,看到母亲指缝中的粪渣,我提出吃面条吧。于此我想到了为何每次我跟父亲说要改行,父亲总是那么生气,我承认有时看了一些人,了解了一些事,动摇了。但此时我深刻地理解父亲说的话,把书教好便是行善积德。在我们将要走时,孩子终于开口了,他告诉我们父亲不久前病逝,母亲独自一人供他读书,看到母亲的艰辛他于心不忍,他想辍学在家帮助母亲,说到此处他与他母亲都哭了,我强忍泪水告诉他:“孝顺有大孝和小孝,你现在的做法是小孝,只有读书让自己更好才是大孝,回校读书吧,伙食费不用担心,你马上就小学毕业了,毕业后去当兵吧。”后来他回校读书了,也去当兵了。记不起是哪一年,他给我发信息说在部队很好,非常感谢我,我资助他的钱会还我,说他一定会有出息的。

捡柴乐无穷,山果、野菌有得吃。由于学校条件艰苦,每周一下午,班主任都要带学生上山捡柴,这就是学校的勤工俭学。我们几个女班主任相约一起去,有时我们与学生一起走路,有时我骑自行车,不管什么方式出发,学生总爱围着我们走,一路上有说有笑,每次都不觉路程遥远。到了山上,学生便四处寻柴,我们有时寻找风景,有时四处高喊:“注意安全,柴捡好了吗?”在这段时间总有学生不知从哪儿冒出来,塞给你几个野果就跑,野果的种类很多,野山楂、沙棘、柿子、多椰……只要有学生在,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野果。四至九月份还能吃到野菌,羊肚菌、牛肝菌、鸡枞、松毛菌……应有尽有,捡好柴后我们又一路说说笑笑回去了。回到学校其他老师看到我们的收获,别提多羡慕了。我爱上了我们的勤工俭学捡柴课了,爱上了那一群在简单中寻找快乐的孩子。

时间如白驹过隙,现在我离开那所学校,离开那里的孩子们已经16年了,自己已从一名小学教师成长为中学校长,可在我的教育历经中,总是梦到我和这群孩子在一起。洗净教育铅华,回归真情应是我的教育坚守。



第四期67班供稿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办公室
地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