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教育工作以来,这个叫张凯杰的孩子是目前让我讲起来既头疼又自豪的孩子。他于2018年在我们学校初中毕业,我对他的印象仅只有:性格内向、少言寡语。2019年5月,他回学校看望老师时遇到了我。过去的3年中我从未教过他,但是他却深深记得我,原因是我们几位老师在2018年建校94周年庆上带领师生共唱校歌,到现在只要唱起校歌,他就会想起我们几位老师。孩子想请我带他进学校档案室收集一些学校的校史资料。我自大学毕业进入这所学校开始,曾先后在办公室、德育处、团委工作,对学校的校史材料少有印象。唯有2015年校庆前学校领导提出编写校歌的想法,而后有退休教师提到学校曾经已有校歌,只不过多年不唱近乎被淡忘。后来几经努力终于在档案室中找到一份陈旧的校歌手抄版,学校校歌才得以重见天日。我让档案室管理员给这个学生打开了档案室,由于学校经历2次搬迁,历史档案材料都杂乱无章地堆放在档案室中,这个孩子一头扎进档案室,直到晚上8点才离开。第二天负责管理档案室的老师还找我抱怨,让我非常无奈。孩子的原班主任对他也实属无奈,跟我说过这孩子就是一个地道的“收藏控”,喜欢收集各种老旧照片、资料,但就是这种爱好让他就像“橡皮糖”一样死死黏住学校老师不放了,时不时就要到学校里“考古”。这孩子后来申请加我的微信,起初我是蛮不情愿的,也是怕他过于麻烦,毕竟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但又怕冷了他的一腔热情,遂同意加了微信。一切在意料之中,这孩子每天给我发来各种关于学校的史料、照片、文献,我不得不时常回应他。一度我想过告知他我很忙,劝他少发一点信息给我,但有一日我随意间翻阅了他的微信朋友圈,遂让我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孩子的朋友圈中,几乎全是关于我们学校的各种历史资料:有从网上找到已考证过的,有孩子自己在古玩旧货市场淘到的学校老照片,甚至还有一些学校民国时期历任校长的聘书。
看着这些令我心服口服的“个人收藏”,我心里却不是滋味“身为学校建设者的一员,我们对学校历史文化的通晓,甚至还赶不上一个普通的深爱着她的毕业生”有多少学生在毕业、升学、工作、成家后,还能清晰地记得培养过他的学校?而这所学校的优秀思想、优质文化又能在孩子的记忆中停留多久?格致教育集团的张志敏校长在讲座上曾经表示:学校文化的溯源,能为学校在教育改革道路上打好基础,创造特色;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也是教育的人文化表现之一。如今在追求有效办学质量的大背景下,想要办出像格致中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重庆市人和街小学这一类名校,对校园文化,尤其学校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重塑都非常重视。如何重塑校园历史文化,发掘历史文化特色,是我们应该思索一番的。每一所学校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它就像一个标签,将学校发展的过去、现在甚至将来串联起来,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而正是因为这种特色,校魂才可长留学生、家长心中。
第四期73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