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里,我又重新拾起自己的文学爱好来。可笑的是,之前的我狭隘地把爱好文学理解为可以出名。
我读了几本书,心里就开始痒痒起来,一有点感觉就写,写了就到处搜罗投稿邮箱,拼命地投稿,然后翘首以盼文章能被发表,可投出去的稿子要么被退回,要么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我开始萎靡不振起来。因为工作原因,我又在《曲靖M》发简报、随笔、诗歌,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曲靖M》APP,看看有没有发表了我写的文章。只要看见了,就马上分享到家长群,发到朋友圈里,引来很多好友点赞,在我们的小圈子里积攒了点人气。
后来,我遇到了《曲靖原创文学》平台,在网络上认识了很多厉害的老师。我一口气读完了窦红宇老师的《红宵屋》,原来小说的语言竟可以这般美妙,我读得酣畅淋漓;我看到了叶浅韵老师的《生生之门》系列,才发现自己写的散文有多么拙劣;看到朱华胜老师那么多作品在报刊杂志发表,我仰慕极了……后来,经朋友介绍,我加入了沾益作协,认识了作协主席韩卫贤,读了他的《抚摸乡村》。韩老师经常勉励我说:“要多读、多写、多思考……”

看到近在咫尺、素未谋面的“大家”们,我压制住自己强烈的功利心,咬咬牙沉静下来,开始狂热地痴迷地读书,像一只饿兽一般,买书读书,整个心思全在书里了;读得累了,去微信群里了解老师们对文学的认识,推荐的作品;每天我还必抱着手机阅读《掌上曲靖》《曲靖M》上的文学作品。我变得异常兴奋、狂热,真正迷恋起文学来。文学是灯,照亮了我的生命。
2018年秋,我来到现在的龙凤小学,担任校长。面对学校办学声誉每况愈下,教学质量多年让人不齿的境况。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甚至几次还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消沉起来。学校应朝着什么方向办学?我将如何改变?老师、学生的积极性将如何去调动?一系列问题、难题亟待解决。
我又开始买书读书,当然,此时,我逼着自己阅读一些学校管理、教育理论的书籍。通过大量阅读,我似乎找到了一点拨开“这摊死水”的窍门,我一点一点从它包裹严实的身体上撕开一道道口子。
“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我用为数不多的特长(权当是特长),提出“为荣誉而努力、为梦想而奋斗”的理念,以“塑有思想的教师、养有品格的学生”为目标,在学校开展大量阅读活动,积极营造读书风气,努力创建书香校园。”不到两年时间,我带领老师指导了100多篇学生习作在《学生新报》《珠江源晚刊》等报刊杂志、《曲靖M》《掌上曲靖》等平台发表,学生们爱读书、爱写作的欲望被彻底点燃起来了。这期间,我的论文也在《课程教材教法》《云南教育》《蜜蜂报》等报刊上发表。在我的鼓励下,老师们也纷纷拿起笔来,老师们仿佛有了奔头。最有意思的是有些老师原来几年没有一张奖状,现在一年可获得四五张奖状。除了写教学类文章,老师们也开始像我一样写随笔。一年来,我们将学校、师生在各类报刊杂志、主流媒体刊发的文章汇编成《童言》《师说》《新语》等校刊。
前几天,有老师对我说:“刘老师,感谢您,点亮了我的文学梦!”的确,文学能点亮我们的梦想。就这样,通过创建“书香校园”这个点,以点带面,带动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了一支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2020年9月,我被沾益区委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的称号,沾益电视台对学校的办学经验进行了报道。
这就是一个乡村教师,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小梦想。随着阅读写作地不断深入,我心中仿佛燃烧着一把烈火,我愿意把自己燃烧起来,尽全力在乡村学校里点亮一大群人。
今年,我有幸成为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四期的一名学员。在培训中,我积极学习,发挥了应有的学习影响力,我也被班级推荐为“学习之星”。阅读的意义重大,阅读对人一生的成长影响深远。通过阅读经典著作以及名家讲座的引领,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第四期65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