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

薪火相传 照亮前方

发布时间:2021-05-06  点击:

20139月,初为人师的我妄图通过一己之力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我就这样怀揣着稚嫩的梦想走向了我的第一处教育实践之地,这是一所仅有21位在职在编教师、564名学生的乡村完小。这里的每一位老师也许曾经也有过和我一样的梦想,可终究没能扛过自上而下、从家到校扑面而来的成绩压力,最终迷失于语文课上完上数学课的无限循环中。这里的每一个学生,也想拥有丰富多彩的课程、和蔼可亲的老师,可哪怕每节课都只上语文数学,班上的平均分也很难逾越90分大关。

当我稚嫩的梦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强烈的冲击之后,我不禁反思,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先看老师,大部分兢兢业业,要态度有态度、要方法有方法;再看学生,大部分聪明活泼,想学爱学,可怎么就是学不好呢?还好,我们的这所完小有附设的幼儿园,当我接触过后,我发现,原来我们的学前教育是有问题的:套用小学的作息时间,套用小学的课程设置,全然成了附设“小小学”,一问园长吧,园长满腹委屈:我们也知道这样不好,可家长不愿意啊,要是知道我们啥知识也不教、孩子啥知识也不学,他们敢拉着孩子就去退费……行!那我去拜访拜访家长吧:“老师啊,我们小娃家爹妈出克(去)打工了,我们老的么(年纪大)字也不识(不识字),娃娃的学习么只能靠你们了,多给他们学点,小学才跟得上……

请原谅我用这样一个稍显偏激的实例,我是为引出以下我仍显稚嫩的新观点:我认为,农村教育的无奈,或许根源在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此时,我也终于明白,单凭我浅薄的教育理论、稀少的教育实践、稚嫩的教育理念以及可完全忽略不计的影响力,我无法改变这样的无奈,无奈终归只能是一声深深的叹息……

20189月,因为轮岗,我踏上了我的第二个教育实践之地。这是一所仅仅有13位在职在编教师,258名学生的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其中6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当我们利用晚自习时间,对这些家庭进行家访的时候,看着孩子们昏暗杂乱的居所、看着孩子爷爷奶奶写满皱纹的面庞、佝偻的身姿、褴褛的衣衫、甚至是躺于卧榻之上呻吟的病躯……我只能走出屋去,仰头看着漫天的星斗,努力让自己的泪不从眼眶中滚落。还好,在和他们相处至今的每一天里,我见证了党和国家打响精准脱贫攻坚这一伟大战役之后,为孩子们生活各个方面带来的改变。在此过程中,当地政府通过特色产业提高生产、生产推进就业、就业留住劳动力这一举措,成功带动村民种起了烤烟、马铃薯、中草药等特色产业,提高农户收入、促进脱贫摘帽的同时,留下了村里的壮劳力,也就是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就这样,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我们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还帮助我们解决了农村孩子父母无法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问题。可我知道,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能为农村教育所做的还非常有限。因此,我第一次萌生了想当校长的想法,但受限于自己狭隘的眼界,浅薄的教育理念,我只能默默地将它深埋于心中。

所幸,承蒙组织的关怀与信任,能得以参加“万名校长培训计划” 第五期培训,可以聆听到康校长为我们带来《我是怎样当校长的》这一讲座。在此,我要感谢康校长通过“一个理论、两大理念、三大目标、四大誓言、十三项改革”的指导思想,为我指明了怎样当校长的努力方向,帮我重新点燃了心中的那团火焰,那团为了农村教育甘于奉献的熊熊烈火。也许有那么一天,当我成功使我所在学校每一个学生的家长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并开始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之后,孩子们的学习态度能够得以改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学习效果能显著提升。那么,他们也将有机会去学习其他课程,也将看到一个个不再为成绩发愁而变得和蔼可亲的老师吧。

康校长说:“好的教育便是使孩子心中有太阳!”而我想说:好的教育引领者,便是能点燃他的追随者心中那团委身于教育的激情的火苗,使它充满活力,熊熊燃烧!再次感谢康校长的薪火相传,为我点亮前方,使我充满信心,勇敢扬帆!



第五期88班供稿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办公室
地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