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我来到云南师范大学参加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五期的学习已将近半月。面对写自己的教学故事这个话题,我百感交集、五味杂陈。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交流,我感悟到过去的教育教学经历可以和现在接触到的很多教育思想融会贯通,为自己将来的教育生涯铺设更坚实稳定的道路。十二年前的往事全都翻涌在心间,有太多美好的亦或是悲伤的回忆。现在,我要将我的记忆存储空间进行一次大刀阔斧地 “碎片整理”,去找回自己心底那些最最难忘的故事。
我教学生涯的第一站——金安乡增明完小。踏入增明完小,迎来了我生命中的第一批学生。他们是一群灰头土脸、衣着褴褛,成天与黄土和鼻涕相伴的孩子。这与我想象中的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打心底对这些“土娃娃”产生了非常大的抵触情绪。开始走上讲台的我,更为这些孩子只有薄弱的基础知识感到不可思议。对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学生举手回答,我的心里特别无助,情绪也十分低落。可是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每天早晨当我还在梦里时,就会被一阵阵小孩子的读书声吵醒。原来是我带的班级里孩子们的读书声,他们听懂了我说的阅读和背诵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这也是孩子们为了让他们已经等待了很久才出现的新语文老师——我,不放弃他们而做出的努力和回应。后来,我了解到基层老师由于工作需要调动频繁,所以孩子们的科任老师总是不断更换,我已经是他们的第六位语文老师了。这样的早读一直持续着。不过,在课堂上又一个令我不能接受的现象出现了,那就是部分孩子在课堂上总是打瞌睡,精神很不好。忍无可忍的我向身边的同事倾吐了我的满腹牢骚。这时,和老师悄悄告诉我,班上有些孩子住在离学校好几公里的地方,每天都要翻山越岭步行到学校。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时辰,我们还在做梦的时辰,他们就要背上午饭出门了。听到这些,我心里真不是滋味,竟然在这个年代,在我们身边还有学生过着这样的日子,他们都是为了能来学校学习知识从而改变自己和家人命运的呀!是的,我还有什么理由去挑剔这样一群有上进心的孩子呢?我应该更加用心用力地将自己的全部所学传授给孩子们。这正是赫尔巴特所说的“一名教师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学生”,只有这样,在我们眼里才会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公平和博爱。
2016年9月我有幸成为了文荣学校这个崭新学校团体中的一员。新环境、新同事、新教学楼、全新的设备外加教授新班,一切都是新的。在面对一伙调皮又不会听讲的一年级学生时,我的忍耐达到了极限,每天在大声的吼叫和随时会“爆发”的状态下开展工作,感觉自己在快速衰老。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在变化,原来不会听讲的孩子不再捣乱了,原来爱上课睡觉的孩子提起精神来了,原来上课会到处跑的孩子,能静静坐下来听讲了……这些变化其实都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需经历的过程,只因为自己急于求成,想要改变现状的愿望太过强烈了,忘记了“等待才是一种美”。发现问题的症结后我把上课的速度放慢了一些,把对孩子们的标准降低了许多。如愿,孩子们在无压力的状态下,生活和学习逐渐步入正轨。在这一过程中,我成功地让自己学会了教学中要多些等待、多点耐心。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面对小学低段教学时,我们更应该将耐心播散在教育生涯中的每一个角落,让爱心、细心、耐心之花开遍教育界的整片天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用爱做教育的态度,他一生都是这样做的,他把所有的爱无私地献给了自己的教育事业。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也要像陶先生那样,将爱带给孩子们。因为我坚信,没有爱的教育一定不是好的教育。在跟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一股股暖流注入我的心田。愿从教过程中的这些美好回忆能伴随着人类最伟大的爱,一直激励着我向着教育教学这条阳光大道昂首阔步地走下去。坚信我的从教道路将会更加平坦,更加宽阔。
第五期82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