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即将要远行,拖着厚重的行李箱从学校出发。你远远看见,便向我飞奔而来,紧紧地拥抱住我:“胡老师,您放心,我们会乖乖听话,等您回来。”我低下头,你红红的眼圈早已溢满泪水。我拖着行李箱走出好远,回过头还依稀看见你小小的身影。
“孩子,老师也舍不得离开,但是为了让学校的明天更美好,老师必须要加强学习呀。”我在心里默念道。

带着学校老师和孩子们深深的期盼,我开启了为期一百三十多天的学习之旅。能有幸参加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五期的学习培训,于我而言,是工作以来接受的最高规格的培训。刚到云南师范大学门口,我就被大门口赫然醒目的校训“刚毅坚卓”四个字深深吸引。这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学,十五年前我错过了,今天我能走近她,感受她的文化魅力,我的内心激动不已。
在这里,我更进一步认识了赫尔巴特、杜威、彼得·德鲁克、陶行知等众多名家,我孜孜不倦地学习,只求博取众家之长,用鲜活的理论重新武装自己,更踏实、更坚定地继续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一切,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那天,我突然接到你的电话。电话那头你在抽泣,在轻声诉说着你的不适应、不习惯,以及你对班上个别同学的担忧。我耐心地倾听完你的诉说,并给你拍了云师大宏伟大气的体育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培训专家的精彩讲座……我鼓励你:“孩子,这就是象牙塔,这就是大学生活。你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考上大学,领略大学生活的魅力。”
后来的两周,在学校迎接学校义务教育督导评估的座谈会上,你的妈妈在座谈会上发言,讲起你近期所有的转变,夸你从一开始的失落消极转变为现在的积极努力。情到深处,她不能自已,在座谈会上泣不成声。你的转变消除了她所有的担心和焦虑,她把你的转变归功于我。孩子,其实你的转变源于你看到了大学校园的美好,大学让你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向往……
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分内之事。当你迷茫困惑时,我庆幸我能让你走出困惑,看到未来。
赫尔巴特在书中所写“德育是要在学生心灵中培养起明智及其适宜的意志来。”是的,在教学工作中,只有把“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能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自觉性和自我约束能力,让其能够在学校的大环境下磨炼人格和品格,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效果,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如果我们换位思考,把所教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我们又期望遇到怎样的老师呢?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努力践行“行知精神”,敢于独创,敢于打破束缚,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活”起来,让他们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教育家陶行知研究》的作者蒋纯焦老师说,“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培养的孩子应该是目光有神、头脑灵活、身体健康、四肢敏捷的健全人。
昨天,你又和我通了电话,欢喜地告诉我班上的男篮、女篮都斩获学校春季球类运动会的冠军,即将开始的羽毛球比赛你们也是胜券在握……我静静聆听着,默默欢喜着,悄悄牵挂着。你说:“胡老师,您就是我的眼睛,让我看到了大学是怎样的,让我看到了如何靠知识改变命运……”谢谢你,我的孩子,我愿做你的眼,仰望星空,共同探寻未来的路。
对比优秀教师,我与他们还有距离,但我会朝着好老师的方向不懈努力。希望通过四个多月的学习培训,我能有独立完善的教育思想,并指引着我继续前行。让我所教的每一个孩子,在与我相遇的所有时光里,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我也愿做每一个孩子的眼,带着他们遨游浩瀚的书海,走向未来。
第五期89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