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艺术。
我曾经阅读过一篇名为《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文章,感触颇深。进入教师这个行业已经是第十一个年头了,每次遇到的学生都不乏有“小蜗牛”。遇到“小蜗牛”时,我也曾苦恼过、忧愁过,有的时候甚至会因为一点小事,气急败坏地去批评孩子。其实静下心来想想,这就是缺乏耐心的表现。
几年前,我们班转入一个名叫小阳的男孩。在和他妈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小阳的学习成绩并不好,而且不爱说话,有点儿胆小,在以前的学校总是被高年级的学生欺负,他爸爸在昆明打工,他常年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与爸爸的关系有点紧张,经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起摩擦。
了解情况后,我内心不免有些担忧,这个孩子的心理健康该如何引导?学习成绩应该如何提高?他是否能融入这个班集体?班里的学生会不会欺负他?想到这些,我不禁皱起了眉头。
初次见到小阳时,我问他什么问题,他都默不作声。上课时,我带着全班孩子认读生字,我特意请他当小老师来带读一个生字。他站在自己的座位旁,一声不吭,从他的表情看,我感觉到他似乎有些抵触。放学后,我给他妈妈打了电话,了解了情况,这才知道他不爱发言。回去后他还问妈妈为什么上课老师要提问他。后来,通过和他妈妈经常沟通交流,我更加深了对这个孩子的了解。根据他的上课表现和作业情况,我了解到他拼音基础十分薄弱,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很多要求会认的字不会认,要求会写的字还经常写错。针对这些情况,我想:在关注他心理健康的同时,一定要帮助他把欠缺的知识补起来。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和他交谈时,时不时地摸摸他的头和肩膀,发现有同学跟他打闹时,我会及时制止。在我的“耐心教育”下,班里的孩子渐渐接纳了他。大家愿意和他做朋友,下课也经常拉着他一起玩游戏。我还请班里得力的小助手帮他补习汉语拼音,我也经常辅导他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慢慢地,我发现了他的变化:上课专心听讲了,双眼闪烁着求知的渴望,经常举手回答问题;性格渐渐开朗起来,和班里的同学相处也更加融洽了,微笑也比刚来时更多了。课余时间,他经常找我聊天,“马老师,我爸爸从昆明回来了,带我去游乐场玩。”“马老师,你看,我的这双鞋好看吗?是我妈妈给我买的。”小阳的这些表现,是通过近一学期的努力得来的。他从内心开始接受我、信任我,性格也开朗起来,真正融入了这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我为他的变化感到无比欣慰。在紧张而快节奏的复习阶段,我也牢记经常和他、和他的妈妈沟通,一发现他有疏漏的知识点,就及时给他补上。在期末考试中,他的语文成绩较第一次考试进步了三十分。孩子拿到奖状时,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看到了他的进步,我和他的妈妈都激动不已。
我想,要做好教师这份工作,首先必须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和他们在一起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其次,从生活点滴中去关心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你的关爱与呵护;再次,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实施正确有效的引导教育,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自信心。教育,需要倾注“润物细无声”的浇灌;教育,也需要知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义;教育,最终要将这些“璞玉”“金子”送上属于他们的舞台,绽放其独一无二的光芒。
第五期97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