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而我,用亲身经历验证了这个观点。
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妻子在朋友的热心帮助下,有幸认识和资助了一个孩子。第一次去看望这个孩子,时逢雨后,车辆无法入山。孩子的亲戚用摩托车接我们,6公里蜿蜒曲折的山路坑坑洼洼,走走停停,折腾了好长时间才到达孩子的家。孩子有礼貌地主动和我们交流,有说有笑,我们和他们全家围坐在火塘旁打开了话匣子。孩子父亲抽着烟,讲述着孩子为省钱,每周一个人唱着歌跑6公里山路回家的故事,话语中的无奈和心痛饱含着对孩子深深的愧疚,令我至今难忘。
我们常常用电话和书信鼓励孩子用心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孩子以全县中考90多名的好成绩考入了我任教的学校。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让淳朴善良、腼腆自卑的孩子变得阳光、自信、懂事。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很多设想,渴望通过自己的学习改变家庭命运,帮助家乡改变困境。他奋发学习,高考时以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昆明医科大学。十一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在我们的帮助下,这个孩子学有所成,现已成家立业,教育让他改变了贫困的生活。
第一次资助孩子让我更加认识到了教育的使命。教书育人,根本在于育人。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我从认真研读教材、精心备课和设计教案到上好每节课,一路成长,走上了管理岗位。现在我带领我的团队,一起畅谈理想,一起团结奋进,一起走村入寨,一起互相鼓励,形成了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大爱无私、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敢于担当的梁河县第一中学精神。志同道合的教师团队共同收获了一本上线人数由个位数到两位数,本科率由50%左右到75%以上的丰硕成果,600分人数连续四年攀升,实现了教育的华丽转身,让无数学子通过教育改变了自身命运。
每当想起孩子以及家人言语间对学校的期望,作为学校的一个管理者,我深感重担在肩。只有潜心一线认真教学,和教师同甘共苦,才能把握符合实际的办学方向,制定出接地气的管理措施;才能坚定严管厚爱、因材施教、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才能让更多边疆学子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让更多家长放心将孩子送进学校,让更多教师因成就更多好学生而幸福。
现今,我和妻子资助的第二、第三个孩子分别在中科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就读,我校党员教师帮扶的几个孩子都在985院校读书。每逢假期这些孩子都会回来看望我们,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也在无形中影响、教育着我的小孩,影响着我和我身边的人,激励着我们在当今社会中更加努力地工作,去实现教育的责任和价值。或许,这样的薪火相传,便是爱的轮回吧!
过去,我们将很多深山里的孩子送进大学,改变命运;未来,我们将在教育道路上继续耕耘,做好教育路上的引路人,为深山里的贫困孩子点灯,照亮他们前行。
第五期94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