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五期培训以来,我对师德师风有了更深的认识,心灵受到更多的启迪。每每谈及教书育人这个话题,我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我亲爱的父亲。一个热爱教育、为教育呕心沥血、把毕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人。
记得我读小学时每周五放学回家,家门总是紧锁着,而门缝里都会有一张留言条:“洁泉:爸爸送教了,自己在家注意安全。爱你的爸爸。”作为教学骨干的父亲,每周一至周五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周六则到各个办学点进行送教工作。那时交通不便,他靠骑自行车或步行深入到坝心的所有教学点进行送教。
有一次,他去黑尼小学送教。黑尼小学是偏远的山区学校,自行车只能骑到半道,然后就得步行上山。那天天气不好,大家都劝他别去了,他说:“做人要守时守信,定好的事假如不去做,会耽搁教学,影响老师和学生。”父亲出发不久后,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瞬间下起了倾盆大雨,顷刻间,父亲被浇成了“落汤鸡”。面对风雨交加、泥滑路烂的境况,他只能蹒跚前行。天渐渐黑了,父亲依旧借助微弱的电筒光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走着。不知摔倒了多少次,喝了多少雨水,经过6个小时的跋涉,父亲终于到达黑尼小学,那时已是晚上10点半。
黑尼小学的老师们看到拄着拐杖全身泥泞的父亲,大吃一惊,想不到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他还会赶来给孩子们上课。父亲换了身干衣服,简单吃了几口饭后,就连夜备课。第二天,他上了一堂精彩的作文课,老师们都说从他身上不仅学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被他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感染着。父亲这样的送教持续了几年,在他的带动下,坝心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得到较大地改善,教学质量也突飞猛进。
父亲后来被任命为坝心镇中心校校长。当上校长后,父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也更忙了。父亲在完成学校管理工作之余,一有时间就会捧起书本阅读,对着教育期刊上的优秀教学设计反复研究琢磨,不断总结更好的教学方法。每次有青年教师参加课堂教学竞赛,他都亲自指导。他指导的参赛老师中有24人获州县级一、二等奖, 1人获省级一等奖。同时他勤于笔耕,撰写的论文、教案有60多篇在全国、省、州报刊杂志刊登,先后多次在省、州、县作学术和经验交流,获得了“专家型校长”的称号。
回顾父亲43年的工作历程,他热爱教育,研究教育,奉献教育。他收获过不少荣誉,成为石屏县屈指可数的小学特级教师之一,荣获过“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红烟园丁奖”等殊荣。他忘我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付出得到了老师、学生及家长们的赞誉。在我青涩的记忆中,每当父亲因为工作需要而调离某所学校时,那里的学生和家长都会依依不舍、含泪相送。父亲的一生总是坚定执着地向前迈进,他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的一切成就无不是以牺牲自我享受时间换来的,但父亲对此毫无怨言,他将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看得很轻,将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看得很重很重。
2016年,父亲突发脑溢血,很多关心他的同事、学生和家长闻讯纷纷赶来探望,这让我深受感动。我想,这不就是父亲高尚情操和伟大人格魅力最直接的证明吗?父亲用一言一行诠释了他的座右铭“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父亲的一生深深感染了我,激励着我。在他的影响下,我爱上了教育,也毅然选择了教育事业。他让我明白: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更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
2021年3月,我有幸参加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五期培训,临走前,父亲语重心长地叮嘱我:“我们云南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为各地州的校长提供培训机会,是省委省政府对教育事业重视的体现,目的在于培养一批真正的教育教学人才。你遇到这么好的契机,一定要学有所获,回来为家乡教育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父亲的话始终鞭策着我,每当我有些许倦怠的时候,一想到父亲的期许,就会振作起精神,告诫自己再努力一些,再奋发一些。
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我一定会追随父亲奋斗的脚步,做到爱教育之岗,敬教育之业!我将努力把握好学校给我的学习机会,利用好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之机,争取为石屏县未来教育的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第五期82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