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起居录》是由班上学生每天轮流记录师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的手写“历史书”。一天,有学生写道:“有一个惊人的发现,‘男神’的字变好看了,没有以前‘飘’了。加油吧,四班的‘男神’,你离完美更进一步了!”我在欣喜被学生“封神”的同时,被这群可爱、包容的学生带入了沉思。既然老师不完美,那么老师为什么苛刻地要求学生完美呢?既然学生能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并不完美的老师,那么老师为什么不能用宽容的心去接纳、教育不完美的学生呢?
李希贵校长在《重新定义学校》一书中说过一句话:“要办一所不完美的学校,培养一批有缺陷的学生。”是的,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包括我和我的学生,基于此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才有了包容之心,才学会了以容错的心态等待合适的时机,用激发学生个性的方式去追求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都是不完美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我们去引领其追寻完美,只有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动力和行动,只有每个学生都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有所成长,才会铸就真正优秀的班集体。
小李同学个性强、性子急,成绩较差,有些不自信,容易和同学、老师产生对抗,比较难管。我了解到他比较喜欢画画,就让他担任宣传委员,主要负责出黑板报。一开始,他难以召集人马帮忙,出黑板报的质量也不高,还常常得罪人。有一次,他来找我辞职,说他能力不行,别人又不配合他,甚至嘲笑他。我斩钉截铁地跟他说:“我就只信任你,只有你有这个能力当好宣传委员,出好黑板报。”我给他支招,一方面让他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控制好情绪,另一方面教他出好黑板报的方法。每次出黑板报,我还安排一位威信较高的班委和他一起负责,并且他们可以根据出黑板报的需要在班上挑选任何一位同学配合他们,挑选到的同学必须无条件服从安排。后来,他精心地策划每一期黑板报,他的特长在和谐的团队环境中得到最大发挥,每一期黑板报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也成为为班级加分最多的功臣。从黑板报中,小李同学改善了与同学的关系,尝到了与其他同学交往、合作的乐趣,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变得阳光灿烂和自信。
学生会时不时的犯错,如迟到、缺交作业、卫生打扫不干净等等。我便针对文科班的特点采取了一种比较温和而有特色的“奖励”方式——写诗。一次小杨同学因犯事被“奖励”写诗一首。小杨同学写了一首古体诗《抗疫有感》:“己亥荆楚瘟疫狂,中华儿女勇担当。巾帼虽是女儿身,卸下红妆握长枪。白衣请缨终无悔,了却瘟神回闺房。同心共济齐努力,山河大地塑新妆。”我赞赏她的古体诗写得好,有情怀、有进步,并帮她进行了修改。修改后诗歌更有韵律感,更有意境。我还在全校主题班会上进行了展示。她特别高兴,她从抗疫精神中悟到了作为青年学子的责任和担当,表现也越来越好,也爱上写诗、爱上了学习。
正是因为想尽办法去帮助每一个不完美的学生,我赢得了全班学生的信任,每一位学生在追求更加完美的同时也让班级的班风、学风变得越来越好。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个不完美的教师带着一群不完美的学生去追求完美的过程。正是因为不完美,才有了教育。正是有了追求完美的过程,教育才有了意义。当今,大家都在追求完美的分数、追求完美的一本率的时候,我觉得不应该剥夺每一个不完美的学生追求完美、提升自我的权利和机会。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还要有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情怀。
(第五期105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