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怀着彩色的教育梦走入课堂,我想带着孩子们幸福地画画。人生最美好的事,便是如我所愿,在近三年的时光里,我很感激我的学生,我成就了学生的快乐,学生也一样成就了我的教育梦。
2021年3月,临翔蚂蚁堆学区与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策划,举办“临翔蚂蚁堆学区公益画作展”,组织开展“我眼中的家乡变化”、“脱贫振兴路上的华翔情”的主题绘画创作活动。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在4月23日前完成画展筹备的所有工作。
接下来的工作,并不如预想的顺利,在布置两周的任务之后,学生进度没和我的预想同步,滞后的情况让我很生气,生气他们不认真的态度,生气他们懒惰的习性。可我转念一想:作为一个乡村小学的学生,除了文化课的学习和一年仅一次的运动会上的激情,他们缺少太多其他美育方面的培养。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显然,作为教师,我并没有想办法去激发孩子的热情,而是一味地抱怨。我意识到,我的学生听话、聪明,但很多时候像沉睡的“小狮子”,没有生趣,需要不断去唤醒。
为了唤醒这群“小狮子”,我对他们说:“我们的家乡有多少变化?你们是否真的关注过?我们身边的高速、高铁、蔬菜基地、草莓基地、驿亭的新房子等等,都是我们家乡进步的见证。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不曾想过用画笔来记录和表达对家乡的爱吗?”他们没有说话,但我在他们稚嫩的脸庞上看到了变化,他们目光闪烁且充满期待。在后来与她们的一次交谈中,有个叫王星园的孩子小心翼翼地告诉我:“老师,我觉得我做得很好了,我参加画展和宣传片的拍摄,但我并没有落下课程和作业,我一直都在努力。”我一边说:“不仅是你,你们都做得很好”,一边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当几十幅作品完成后,我看到这群“小狮子”终于被唤醒了。
《大山里的小画家》宣传片拍摄过程中,我看到学生作品画的房子像木盒子一样叠在一起,有点不生动。于是我带着学生到教室外面,到村里去观察房子,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拍摄宣传片的需要,给了孩子们到外界写生的机会,我们去了乡里七个地方才完成此次拍摄。
印象最深的是4月13日,为完成拍摄,我与华中科技大学的盛老师和我的学生张紫冉,徒步走入忙杏的山间小河,紫冉在水间跳跃,像林间的精灵,抓木棍探水深,愉快地戏水,无忧无虑。当我们爬上河边的山坡,往下张望时,看到一片绿荫,再望向远处,群山层层叠叠,远处渐成墨绿色。和谐的色彩洗涤着我们的心灵,恬静的感受慢慢在我心里升腾,我仿佛看见了自己彩色的梦。
为了完成有牛为主体的镜头,我们等了许久,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终于远处传来了赶牛的声音,牛群越来越近,我们看到小牛跑得欢快,一蹦一跳的。小牛看到我们,又怔在老牛的身旁,像个懵懂的孩子,歪着头呆呆地注视我们,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牛儿的无忧,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快乐。紫冉在夕阳下抓着玉米秆喂牛的瞬间,在河边写生的场景,每一帧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我都看得入迷。孩子永远那么无忧无虑,天真可爱。看到他们的笑,就像看见了我的梦。
在我们共同努力下,画展如期举行。画展得到各方的一致好评,我告诉我的学生,我很感谢那五十多位同学,虽然我对大家很严格,但他们让我很骄傲,让我感受到做老师的幸福。
在“临翔蚂蚁堆学区公益艺术展”系列活动中,华中科技大学主动对接帮扶单位和社会资源,从美育教具配备到专业美育教师、支教人才招募选派、公益课程开发等方面延伸项目内涵,这个过程不仅托起了学生的艺术梦,也成全了我的教育梦。在此次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第六期的第十三场讲座上,施大宁校长的《科技交融,以美育人》的讲座,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学原则,不断探索面向新时代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模式,展开对美育教学方案的探索,为重新建构美育教育的创新性、创造性,为科学及社会的发展做好人才培养的准备。
我的学生们通过这个项目,当了一次小画家。我希望他们以后都能有快乐的童年,而且从音乐、体育、美术等各方面都得到更多培养,持续践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虽这是一个遥远的梦,但我相信这个梦一定会实现。
第六期111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