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

让我轻轻走近你——“送教上门”,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2022-01-01  点击:

有这样一群天使,他们被遗忘在地球某个角落,那里山高路远、道路泥泞、房屋残破,没有温暖的衣服,没有五颜六色的书本,更没有各种各样的玩具。他们,就是大山里的重度残疾儿童。

“同在蓝天下,共享教育公平”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很遗憾,我们县没有特殊教育学校,这些特殊的孩子就只能呆在家里,无法同其他孩子一样,到学校接受教育。只有当地学校成立送教团队,为这些特殊的孩子送教上门。

2013年9月我加入了学校的送教团队,第一次送教上门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不仅知道了有一种教育叫做“送教上门”,我还看到了这些特殊孩子是多么渴望接受教育。初次走进这4个孩子家中,眼前的一幕幕让我记忆犹新,房屋四壁残垣,人畜同居,满地家畜粪便,家中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而在房屋的一个角落,歪坐着3个小孩。我主动上前去和他们交流,可孩子们对我很排斥,他们不要零食,也不要玩具,对我们这些陌生人很不欢迎。从和他们爷爷的交谈中得知,家中4个小孩(坐在地上的3个小孩加上爷爷背上的那个小孩)均是多重残疾,这一刻我震惊了,也落泪了。他爷爷还告诉我们,孩子的母亲早已改嫁,父亲常年外出打工,他们每天和爷爷相依为命。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少与外界交流,所以对陌生人比较排斥。

听完老人讲述,我暗下决心,要用关爱走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教育,学习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他们都是多重残疾,手脚无法自由活动,智力较低,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他们。回到学校后,我查阅了很多关于特殊教育的知识以及一些教学方法,并根据他们的情况量身制定了送教方案:对他们进行肢体训练,手指伸缩训练,发声训练。购买七巧板、积木等玩具,教他们认识颜色、开发智力,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经过不懈努力,我每个月送教上门2-3次,每次2-3小时,3年后,他们终于能模糊说出自己的名字,识别简单的数字。每次我们去送教时,他们的眼里都充满了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能开心地说出“老师好”,离开的时候能说“老师再见”。这一刻我觉得我终于走进了他们的世界,一切艰辛都是值得的,我们的教育是有意义的,而这种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还需要继续,也必须继续。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为了教育事业倾其所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继续发扬他的这种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做好我们的教育事业。“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是我奉行的教育理念,更是我的座右铭。我将用真诚的爱去浇灌这些折翼的天使,让他们迎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美丽绽放。

送教上门之路漫漫,但即使前方荆棘丛生,我也绝不退缩。送教上门让所有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让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儿童能更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把爱的种子播撒在特殊儿童心中,用心陪伴、用爱浇灌,定能等来花开。

第六期110班供稿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办公室
地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